
-
·
中英职教合作论坛在津举办
2024-08-23
“中英职教合作交流促进数智人才发展”专业论坛近日在天开高教科创园落幕。论坛旨在加强中英两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数智化时代的教育挑战。论坛期间,来自中英两国的教育专家、院校领导及企业代表围绕职业教育在数智化时代的发展趋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议题进行探讨,分享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中英双方计划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通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联合开展科研项目等方式,推动两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本次论坛的举办,不仅为中英两国职业教育搭建了交流平台,也为全球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
·
我市各高校陆续开学
2024-08-23
近几日,津城各大高校陆续开启开学季,大学校园迎来五湖四海的学子。天津医科大学新生在志愿者引导下,有序办理入学手续。为了给新生入学增加仪式感,学校临床医学院为每名新生量身订制医师服,并在迎新现场试穿,作为学院送给新生的第一件礼物。天津医科大学2024年共录取本科新生1352人、预科新生11人,怀揣医学梦想的新生将在这里开启寻梦之旅。天津大学4900余名2024级本科新生入校报到,学校和各学院学部花式迎新。海洋学院迎新现场,68名大一新生的照片布满迎新板,被称为“小海马”的新生纷纷在签名板上留下姓名,寓意在海洋学院开始独一无二的“天大航迹”。理学院不仅为每个新生准备了书包扣、手环、胸针等特色文创,还把院史墙“搬”到迎新现场。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顺利入学,天津大学在新老校区继续开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实现学费缓交、助学贷款办理业务咨询、新生助学金查询等一站式资助服务,并推动所有新生资助业务在学校融合门户一网通办,助力新生无忧入学。“我们还开通了绿色通道专项选购平台,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发送爱心大礼包,新生可自行选购文具、书籍、洗漱用品等200余种物资。对于近期受洪涝灾害影响地区的新生,学校启动‘一揽子’帮扶措施,给予相应的临时困难补助金和路费补助等,让每一名学子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天津大学相关负责人说。 -
·
天津科技大学举办辅导员训练营
2024-08-23
为扎实推进学校“先锋计划”之“思政铸魂”行动,提升学校辅导员队伍能力和素养,8月19日至20日,天津科技大学举办“先锋赋能”辅导员训练营。来自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的专家及相关负责人分别作辅导报告与专题讲座。全体参训人员以“作为学校辅导员如何落实‘先锋计划’,服务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为主题进行分组研讨交流,并参加抗逆力训练、音乐疗愈体验、营地参观等实践活动。通过本次训练营,学校辅导员进一步将学生教育服务管理工作与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目标对标对表,真正做到了一体学习、一体领悟、一体贯彻,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提升自身能力素养赋能助力,为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发展,持续彰显学工人应有之为而努力。 -
·
我市举办党史主题实践活动
2024-08-22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落实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要求,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推动延安精神进校园,8月12日至16日,由天津市教育两委、陕西省延安市政府主办的“循着伟大的足迹,讲好行走的‘大思政课’——党史主题实践”活动在陕西延安举办。天津市教育两委、市关工委,共青团天津市委,陕西省延安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以及我市各区教育局、中小学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培训活动中,参训学员先后前往宝塔山、王家坪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鲁艺文艺纪念馆、西北局革命旧址、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等教学点实地学习,在梁家河知青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南沟故事展馆等,开展现场沉浸式思政课程。梁家河村原党支部书记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生活;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为学员作“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主题报告;在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共延安市委党校教授讲授的思政微课《延安窑洞里有马列主义》。活动将革命历史作为“鲜活教材” ,把革命旧址当“生动课堂” ,让参训学员在行走中上好一堂“大思政课”。本次活动通过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教学,着力探索打通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的实践路径,打造鲜活的思政课,为切实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蓄力赋能。 -
·
天津大学与企业共建教师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2024-08-22
为促进工程与教育深度融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育体系,日前,天津大学-潍柴动力教师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共建签约仪式暨首期工程实践研修项目启动会在潍柴职业大学举行。校企双方共同签署《教师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共建协议》,举行共建基地揭牌仪式。天津大学-潍柴动力教师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为天津大学首个教师工程教育实践基地,以智能制造方向为主,覆盖动力、机械等学科领域,采用周度实地研学、季度驻地轮训、校企互鉴沙龙等形式,以期构建校企协同、校院联动的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期五天的首期工程实践研修项目通过生产展厅与生产一线参观、学术交流等环节,对接企业现实需求,旨在引导青年教师在自身成长上注重向学术水平与工程实践能力“双提升”转变;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中注重向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转变;将工作的主战场由教室的小课堂向生产实践的大课堂延伸,提高工程问题研究和技术服务能力。近年来,天津大学持续引领我国“新工科”建设,承担着为国家探索工程教育新范式、为国家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的教育重任,学校亟需建立更加完备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更是对学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学校设计开发教师工程实践研修项目,以校企共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训基地为起点,助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校企联聘走深走实。 -
·
2024年我市全国成人高考26日开始报名
2024-08-22
2024年我市全国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报名本月26日开始报名,考生可登录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招考资讯网”进行网上报名。报名时间为本月26日10时至29日24时,考生须认真填写并复核本人报名信息,确保填报信息准确无误,不得由机构或他人代为报名。凡在外省和本市同时报名的考生,一经发现,将取消其在本市的考试和录取资格,考试考务费不予退还。报名结束后,经市公安局户籍部门筛查,确认为不符合报考条件而被取消考试和录取资格的,考试考务费不予退还。 -
·
我市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获佳绩
2024-08-21
教育部近日公布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奖名单。我市师生取得学生赛道3金6银13铜、教师赛道2银1铜的好成绩,成长赛道、就业赛道金奖选手的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我市荣获地方优秀组织奖,中国民航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荣获高校优秀组织奖。本届大赛是国内首次以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设置的全国性专门赛事,以“筑梦青春志在四方 规划启航职引未来”为主题,以立德树人、就业育人为主线,努力打造强化生涯教育的大课堂、促进人才供需对接的大平台、服务毕业生就业的大市场,更好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的目标。大赛分校赛、省赛和总决赛三级赛事,分别面向低年级学生设置“成长赛道”,面向高年级学生设置“就业赛道”,面向教师设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赛道”。自大赛启动以来,全国累计报名学生达952万人,覆盖全国2740所高校,经过层层选拔,600余名大学生进入全国总决赛。 -
·
津新两校共同构建东西部大学英语教学共同体
2024-08-21
为做好职业教育对口帮扶,加快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团队与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团队共同构建东西部大学英语教学共同体。近日,两校英语团队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两校英语课程负责人从学院职业教育成果、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等方面介绍了本校教学的开展情况,教师代表在交流发言中结合教学设计、比赛心得、国际交流等工作分享教学经验,就课程建设、学科竞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今后,两校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共同体建设。 -
·
市教委与东丽区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2024-08-21
日前,市教委与东丽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出席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提升区域基础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创建科学教育示范区等多方面深化合作。同时,东丽区教育局与耀华中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荆洪阳表示,此次合作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务实举措,是坚决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的具体实践,希望双方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在推动立德树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等方面不断健全合作机制,深化项目合作,开创东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
·
中国民航大学首届国际课程周落幕
2024-08-21
近日,中国民航大学首届课程周活动圆满落幕。15位外籍教授、行业专家,12门高层次、高质量、高标准的全外语课程,吸引众多中外学子积极参与。本届国际课程周授课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来自美国普渡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的一流学者,以及来自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等国际航空组织和机构的行业专家汇聚一堂,每门课程均配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中方教师进行辅导,形成了一支多元化、国际化的教学团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课程中,学生与专家教授进行深入对话与思想碰撞,获得宝贵的收获和启发。专家教授不仅分享了前沿的理论知识,还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工程实践,为学生展示了如何将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国际课程周活动是中国民航大学以国际科研合作助推人才培养的生动实践。过去三年间,学校获批的国家和天津市外国专家项目实现了量的增长与质的飞跃,获批项目共计19项,累计引进海外专家41人。自2022年起,学校参照国家外专项目的管理办法,设立了校内外专引智项目,用以资助我校教师与海外专家开展国际交流、科研合作项目预研和所在地国际化课程建设等活动,并为申请国家外专项目、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和学生联合培养项目等做好前期准备。截至目前,已支持立项28个,引进海外专家33人。依托外专项目,学校教师与一批世界知名院校和国际航空类组织、民航主管部门、航空制造业和航空公司的教授、专家开展科技创新合作,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不断提升科研国际合作水平,夯实创新型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基础。过去三年间,境外专家累计在校开展80余场高水平学术讲座,众多学生从中获益。海外顶尖学者和行业专家的参与,使得学生不仅能够直接接触和学习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科研方法和行业实践,还获得了参与国际科研项目的机会。专题讲座与基础理论研究相结合、课程教学与科研创新相结合、海内外教师同授课的教育模式,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国际视野,为将来在全球化背景下探索职业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本土教师团队能够吸收国际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思路,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实现了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的互融互促。首届国际课程周的顺利举办,标志着中国民航大学在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周的学术交流和文化融合,加深了校园的学术氛围,激发了师生对国际视野的追求和对前沿知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