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天津市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启动

天津市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3月18日在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正式启动。活动吸引我市23所院校近5000名高校毕业生入场求职,投递简历3400多份,1800余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600...[详情]

  • · 首部思政课教师题材电影《我要当老师》在津首映

    [ 2024-03-19 ]

    3月18日,首部思政课教师题材电影《我要当老师》天津首映式举行。全市相关委办局、各高校、各区教育局、市教委直属中小学相关负责人,及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代表参加首映式。影片在教育部指导下,由市教育两委、市委宣传部联合组织拍摄,天津电影制片厂与相关高校联合出品,是新中国首部反映思政课教师成长故事的院线电影。影片以温暖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极具天津特色的表达方式,结合诙谐幽默的叙事方法,以感人故事深度呈现教育工作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影片镜头全部在天津取景,并以航拍形式穿插天津之眼、世纪钟、天塔等天津城市美景,充分展示天津城市魅力、高校风采与百姓生活的“烟火气”。3月11日,教育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电影《我要当老师》全国首映式,得到广大师生代表的高度评价。此次回津首映,是落实教育部启动318场校园点映的具体举措,后续,我市将在各高校校园巡映,推动影片进校园、观众进影院,持续营造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在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之际,天津组织拍摄的电影《我要当老师》继全国首映后回到天津首映,是我市大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一个缩影,以艺术手法展现了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取得的进展成效和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精神风貌。”市教育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们深化全国“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全市思政课建设发生了格局性重大变化。我们将进一步用好《我要当老师》电影资源,激励广大思政课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 
  • · 2024年“春风行动”春季首场招聘会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

    [ 2024-03-19 ]

    日前,由市人社局、天津师范大学主办的“2024年‘春风行动’春季首场招聘会”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129家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岗位4768个,行业涵盖信息技术、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吸引5000余名学子进场求职,收到简历4075份。活动现场,全校各学部(院)负责人、党委副书记、教学副院长、毕业生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化身“就业推介官”,了解企业用人需求、为毕业生赋能,助力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来自各学部(院)的“就业推介官”现场向用人单位推荐介绍毕业生,并深入调研相关行业、重点企业的用人需求,为学生争取实习实践平台或校园就业指导资源,搭建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的联通桥。不少“就业推介官”还与企业招聘人员深入探讨产教融合“微专业”课程建设,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招聘会现场设置了政策服务宣传区、就业指导咨询区、考研留学指导区三大就业赋能专区,由优秀校友就业导师、职业指导导师、生涯发展咨询室的专业咨询师为毕业生提供针对性咨询服务,助推毕业生顺利踏上职场之路。
  • · 全市首家高校“拥军门店”在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成立

    [ 2024-03-19 ]

    为全面深化社会化拥军工作,持续发扬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3月12日,全市首家高校“拥军门店”在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挂牌。活动中,海棠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与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凝吉美发造型工作室签订拥军优属合作协议书,工作室负责人表示,将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学院退役军人师生提供优待、优惠、优质服务”的郑重承诺。此次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拥军门店”的建立,不仅能为退役复学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保障,更进一步拓宽了拥军渠道,营造了浓厚双拥氛围,激发了大学生的参军热情,增强了退役复学学生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 · 中国民航大学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启用

    [ 2024-03-19 ]

    3月18日,中国民航大学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正式投入使用,首批该校大一新生在此开启了首堂“行走的思政课”。该实践基地建筑为抗日英雄周训典旧居,分3层建设8个主展区及2个研讨室,共搜集相片及电子资料400余张,文件及档案200余页,相关专著文集、年鉴、纪录片视频等近50部(册),采访视频、通讯录、签名簿、文件手稿、实物展品20余件(份),个人捐赠藏品11件。实践基地的启用,旨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善用“大资源”、搭建“大平台”,以沉浸式教学、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民航发展史》《中外民航史》的课程实践教学,打造大学生愿听想学的思政“金课”。
  • ·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辛庄镇签约共建“区校终身学习联合体”

    [ 2024-03-19 ]

    日前,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津南区辛庄镇政府举办“区校终身学习联合体”签约仪式。该联合体旨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持续扩大终身教育资源供给,增强社区教育发展活力,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根据协议,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将组建教师、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围绕思政宣讲、公益活动、知识讲座、职业培训、心理辅导和老年教育等方面与社区开展共建。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高校双方将共享资源,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促进学校和社区共同发展,同时,共同体的建设也坚定了职业教育助力学习型社会的信心。
  • · 天津理工大学与天津美术馆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 2024-03-19 ]

    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天津美术馆日前举行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签约仪式。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将共享艺术藏品、学术成果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深入发掘天津的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举办实践教学、思政课等课展融合活动,让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综合素质;开展志愿者工作,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更加开放、多元、富有活力的文化空间和教育环境,推动文化事业与教育事业的深度融合。现场举办的备课会上,双方围绕如何更好地整合各自优势资源、促进艺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 · 我市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培训交流会

    [ 2024-03-18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喜迎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五周年,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3月16日,由市教育两委主办,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培训与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承办的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培训交流会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天津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为天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学理支撑、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具体的现实例证。会议强调,要切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一是要以融入促理解感悟,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以学促思、以学促教,不断增强学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的本领能力,不断增强推动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要以融入促思政创新,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为契机,从中汲取改进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丰富营养,总结提炼成功经验,持续创新探索,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改革的途径、方法,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力。三是要以融入促立德树人,紧抓思政课育人主课堂,不断增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倍增效应,深化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系统推进立德树人,切实发挥思政课的固本培元、强基铸魂的基础性作用。会上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第六埠村、古文化街、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场景,以及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体会感悟。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和各直属中小学校党委书记聚焦会议主题,分享交流了各校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的主要举措,研讨总结了五年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宝贵经验。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不仅促进了各学校思政课教学经验的交流互鉴、互促互进,对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高站位、高质量推进思政课教学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 · 京津冀学子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暨“百万学子回延安 延安精神...

    [ 2024-03-18 ]

    3月17日,“循着伟大的足迹——党史学习主题实践”京津冀学子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暨“百万学子回延安  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市教育两委联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河北省教育厅共同举办,由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承办。来自京津冀三地11所高校的318名师生组成红色研学实践团,从天津出发赴延安开展学访交流。出发前,三地师生用两天时间走进平津战役纪念馆、古文化街、南开大学校史馆等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在行走中感受天津的独特魅力。在平津战役纪念馆,三地师生在参观中回顾党领导革命军队取得平津战役胜利的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古文化街,三地师生走进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等特色店铺,在一系列津味儿十足的作品中,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南开大学校史馆,师生们感受着百年南开的风雨征程,对爱党爱国的情怀有了新的理解。三地师生在研学中铸信仰、塑理想、壮筋骨、长才干,在思政课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中厚植爱党爱国之情,砥砺强国奋斗之志。
  • · 天津市学校思政课红色资源教学中心揭牌

    [ 2024-03-18 ]

    天津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资源教学中心日前在天津仁爱学院正式揭牌,作为天津市“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项目,该中心将成为积极促进天津市一体化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性教育交流工作平台和教学载体,对于我市“大思政”示范区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品质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孙志良出席揭牌仪式。天津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资源教学中心一期建设1500平方米场地空间,建成“学党史,知来处”“走进二十大,明去处”“了解精神谱系,践于行”三大展厅。该中心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LED屏、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进行了全景展示与音视频解读,建设“沉浸式”“互动式”的红色经典教育课堂,极大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了红色场馆的教学辐射功能,为三全育人的有效推进积累了有益经验。该中心深度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场馆的思政课,使学生在现场考察中真实感受,引领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坚定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的决心和信心。学生在百年党史的时空隧道中感受绵延不绝的中华文脉、朝气蓬勃的现代气息和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成长。教师带领学生一路走一路学,学生感悟祖国改革开放实践成果的同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耳入脑入心的过程。该中心注重红色资源物质载体与学生间的有效互动,有助于更好地赋能高校思政课,增强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与情感激励,能够满足多种场合的教学需要,共享给全市高校思政课学习使用,实现红色文化资源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更有利推动入脑、入心,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 · 2024年天津市高职分类招生艺术类美术类专业联考今起报名

    [ 2024-03-18 ]

    2024年天津市高职分类招生艺术类美术类专业联考报名时间为3月18日9:00至3月20日17:00。凡报考高职分类招生院校艺术类美术类专业的考生,须参加全市组织的高职分类招生艺术类美术类专业联考。已报名参加我市秋季普通高考美术专业统考且成绩合格的考生,其成绩可以作为高职分类招生录取的依据。考试时间为3月31日,9:00至12:00为素描,14:00至17:00为色彩。考试地点为天津城市职业学院。3月28日9:00起考生可登录招考资讯网,下载并打印专业联考考生证。考试时凭文化课考试准考证、专业联考考生证及本人身份证入场。4月9日至12日考生可登录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网站查询成绩。
  • · 不负重托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 2024-03-19 ]

    “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2019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见证了一堂特殊而难忘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国际视野、深邃的战略眼光,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5年来,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在机制建设、师资配置、课程设计、资源整合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探寻提高思政课吸引力的根本路径,擎信仰之炬,育时代新人。“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今年1月20日至21日,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在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举办。来自各地高校的数百名思政课教师,经过前期“云上大练兵”备赛磨课、网络评审筛选,最终呈现出12场精益求精的教学展示活动,10余万名思政课同行在线上观摩助威,直播收看量超过76万次,集中反映了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战线的良好精神风貌和教学建设成果。“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从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到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回信,再到观摩中国人民大学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深刻思考,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明确指出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思政课建设行稳致远。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信心问题。长期以来,思政课建设形成了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培养了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为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5年来,思政课建设成为学校党建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的重要评估标准。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全程参与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请问老师,我怎么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30多年前,安徽师范大学教师路丙辉创办“丙辉漫谈”,学生说出困惑,老师解答辅导。路丙辉的抽屉里,珍藏着由学生提问的小纸条积攒而成的书册。一名教师,一群学生,一问一答,各抒己见。30余年,举办数百期线上线下活动,“丙辉漫谈”浸润众多学生心田。用心、用情、用创新的方式,把道理讲到学生心坎上,路丙辉为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在他的影响下,学生曹克亮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在中国计量大学思政课堂开展“克亮漫谈”等活动,以情化人、用心育人。强化引育并举,夯实教师队伍“主力军”。吉林健全兼职教师制度,选聘优秀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等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宁夏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指导各校采取引进、转任、培养等方式,确保思政课教师全部按要求配备到位;北京科技大学通过“校外人才引一批、校内教师转一批、应届毕业生招一批”,优先配齐思政课教师队伍……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努力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在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上下足功夫。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5年来,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增至14.5万人,专职教师超过11万人,综合师生比总体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整体结构明显优化,为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人才支撑。提升专业素养,用好立德树人“大课堂”。“中老铁路是一条通往合作共赢、展现两国友谊的幸福路。”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刘倩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转换为生动的思政课素材,与学生深入探讨大国责任、大国担当。用虚拟现实观影、用弹幕互动,和学生一起刷微博、拍视频日志,越来越多思政课教师丰富课堂内容,贴近学生喜好,着力打造让更多学生爱听、能懂、真信、笃行的新时代高质量思政课。5年来,思政课集体备课会、骨干教师研修班、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等活动持续举办,思政课教师培训实现常态化、全覆盖、分众式;河南、四川、陕西等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业务能力与育人水平。“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广大思政课教师心中落地生根。如今,这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逐渐配齐建强,一批批优秀人才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中,播种信念、夯实信仰、守正创新、培根铸魂。“‘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近年来,每年秋季学期开学,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总会如约而至。全国亿万名中小学生守候在屏幕前,共上一堂“大思政课”。在数字版《清明上河图》前,浙江大学研究员金晓明带领同学们走进光影世界,品鉴“外卖小哥”“宋代人租车”等轶闻趣事,开启一场“千年画中游”;在遥远的太空中,神舟十六号乘组通过天地连线,鼓励同学们保持好奇、努力探索、坚定前行……从传统文化、文明探源,到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再到国防教育、科技创新,2023年《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嘉宾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奋斗足迹,传播知识、传授美德,鼓舞广大青少年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思政课建设内涵发展指明了方向。善用“大资源”,实现启智润心。前段时间,上海徐汇区田林第三小学的学生们迎来一堂印象深刻的思政课。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带来了一件馆藏珍贵文物——《新青年》。通过讲解,学生们感受到革命文物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讲历史,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感悟思想之光;讲故事,从中华民族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先进典型的故事中补足精神之钙;讲实践,从打赢脱贫攻坚战、筹办举办北京冬奥会中汲取奋进力量。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是讲好“大思政课”的丰厚资源。搭建“大平台”,汇聚育人合力。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国商飞公司民用飞机试飞中心签署共建协议,成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大思政课”开到了“大飞机”上;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渭州学校与20多个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带领学生体验非遗扎染、参观中药材“百草园”……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益结合,育人主体和渠道不断丰富。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重点打造200个高校思政类公众号,2023年发布“10万+”文章近1100篇,阅读量达6.6亿次;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社等连续3年举办“云上大思政课”,全网流量累计超过100亿次……线上线下共绘育人“同心圆”,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心有所信,方能行远。5年来,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共同努力下,更多高水平的思政“金课”不断涌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育人格局逐步形成,为青少年打好精神底色、夯实人生根基,助力其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 教育部召开高水平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座谈会

    [ 2024-03-19 ]

    3月17日,高水平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座谈会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杰主持座谈会,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党组成员王曦出席。怀进鹏指出,高水平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是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坚持并不断开拓的方向。新征程上,要在中国式现代化与教育、中国教育与世界的关系中,准确把握教育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充分认识教育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先导和支撑作用,充分认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教育转型的深刻影响,充分认识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全面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怀进鹏强调,要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主动服务经济社会转型,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促进基础研究、知识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使高等教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和重要社会财富。要扎实推进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扩大高水平合作办学,创新观念、制度和政策,搭建多元交流平台,构建国际合作网络,设立典型示范项目,开辟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新路径、新赛道。座谈会上,广东省教育厅、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大学、澳门大学有关负责人和相关领域专家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 · 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发出倡议

    [ 2024-03-19 ]

    3月18日从教育部获悉,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发出倡议,希望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倡议指出,学生心理健康根基在家庭,重点在学校,支撑在社会。倡议提出,营造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让家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安全港湾;创设有爱、有趣、有成就感的教育环境,让学校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成长乐园;构建协同、合作的服务网络,让全社会都关心关爱学生健康成长。倡议建议,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搭建家校医社协同合作的服务网络,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健康向上的环境中成长成才,拥有幸福的人生。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切实发挥专家的咨询和辅助决策作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科学决策水平,教育部于去年11月组建了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在教育部领导下承担开展实践调查、组织科学研究、引领服务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推动科普宣传等职责。今年2月,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 · 2024中国千校万企协同创新推进会举行

    [ 2024-03-19 ]

    3月17日,为推动高校与行业龙头企业技术升级需求的精准对接,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2024中国千校万企协同创新推进会在北京举行。本次推进会组织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全国21所重点高校发布重大科技创新成果1500余项,包含北京大学的癌症诊疗一体化芯片、清华大学的生物降解新材料PHA合成技术等重大科技突破成果,以及西安交通大学氢易能源等产业化项目成果。5个区域政府和产业园区发布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和企业技术协同研发需求1100余项,实现技术供需对接超过800项。2022年,教育部牵头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千校万企”行动。行动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目标,围绕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提出“七个一批”重点任务,推动高校与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千校万企”行动计划利用5年时间,有组织推动1000所以上高校支撑服务10000家以上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建立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工作长效机制,促进企业与高校有组织、常态化对接,中国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平台应运成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雷朝滋表示,与过去量大面广的自发的高校科技人员与企业合作相比,有组织的校企合作可以组建跨学科跨领域上中下游衔接的攻坚团队,针对行业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卡脖子”问题,解决行业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而不是一般技术问题,切实推动产业迭代升级,提升企业的国际核心竞争力。
  •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 2024-03-18 ]

    3月17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保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出席大会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主持大会开幕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代表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天津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王旭,江苏省副省长赵岩,安徽省副省长任清华,山东省副省长陈平,河南省副省长宋争辉,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高凤林,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李康,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出席大会。朱永新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充分肯定了学会第五届理事会成立以来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的重要贡献。他强调,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对于学会承前启后、守正创新,开拓奋进、务实奉献,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学会发挥职业教育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职业教育更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奋进实干,强化使命担当,培育时代新人,服务国之大者,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注重依法治教,全面深化改革,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怀进鹏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取得的成绩。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中研究好、推进好、落实好职业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认识和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使命,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彰显职业教育的新担当,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展现职业教育的新作为,在数字化赋能、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拓展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空间。希望学会面向行业产业和职教战线两大主体,发挥桥梁纽带和智库作用,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共同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李保俊指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成立以来,积极参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库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学会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坚定正确办会方向,坚持守正创新,更好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杜玉波指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社会组织,是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见证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学会进一步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努力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伟大实践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鲁昕在报告中从十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学会五年来的工作。她表示,学会将充分发挥部党组决策智囊团、部署落地团和社会力量组织团的智库作用,提高政治站位,发挥智库作用,助力产业创新,做好“新基建”,培养工匠人才,营造行行出状元、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环境。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678位理事和监事会5位监事。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理事会议选举产生228位常务理事。鲁昕当选为第六届理事会会长。大会审议并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章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费标准》,审议通过了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监事工作报告。会议期间,吴岩作工作报告。天津市委教育工委、福建晋江市域产教联合体、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青岛电子学校等6家单位作交流发言。此外,学会还与合作单位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中国劳动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等学(协)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职业教育学(协)会相关负责同志,会员代表800余人参加会议。
  • · 培根铸魂育新人 勇担使命谱新篇

    [ 2024-03-18 ]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关键动力,人才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时代在向教育发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赋予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重要地位。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思政课改革发展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强调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5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教育部党组挺膺担当,紧抓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核心任务,注重顶层设计、加强统筹谋划,深入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启动实施立德树人工程。5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千千万万思政课教师奋发有为,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使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格局发生历史性变化、思政课育人成效显著提升。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总书记原声】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2024年1月20日至21日,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在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四地同时举办,历时半年的思政课“国赛”圆满收官。与前两届不同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首次进入“教学竞赛单元”。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政课的内容根基。为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高质量引入思政课,教育部会同中央宣传部,推动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资源上,精心研制、丰富供给——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协同推进,2023年8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统编教材出版发行,并召开教材出版座谈会。教育部研制配套课件,对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进行大力探索;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党的二十大、党史教育、爱国主义等优质资源,提供数字化支撑,多主体协作,多角度协同,开好讲好这门课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教师队伍上,大力培训、强化保障——教育部紧抓寒暑假黄金时间,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等平台,线下、线上相结合组织授课教师全面参与统编教材、配套课件等使用培训,各高校已普遍建立稳定的集体备课制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及省级、校级层面纷纷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研究的支持力度,打下了以研究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基础。广大学生普遍认为,通过学习这门课,自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度显著增强。持续改革创新思政课主渠道教学【总书记原声】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如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照本宣科、应付差事,那“到课率”、“抬头率”势必大打折扣。“接到夜行120多公里的命令,你会怎样执行?”在“飞夺泸定桥”虚拟仿真项目体验中,面对这一问题,西南财经大学2023级本科生徐东英凭借经验选择了轻装简行。“可历史真实的情况是,为了成功夺桥,红军必须扛着重机枪飞奔而行。太震撼,太不容易了!”一堂课、一本书,一位教师一直讲……在西南财大,这样传统的思政课已不多见。2021年,该校获批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学生成为泸定铁索浴血抢关、娄山关底绝地反击、抗震救灾临危受命、悬崖村中精准扶贫的主角。“事非经过不知难”,接近真实的体验,让他们逐渐明白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课堂教学效果还需要提升,教学研究力度需要加大、思路需要拓展;教材内容还不够鲜活,针对性、可读性、实效性有待增强……”5年来,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思政课改革发展方向,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一盘棋”推动“改革创新先行试点”、“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等系统性、创新性重大项目,并重点以“大思政课”建设为龙头牵引,着力提升思政课入脑入心实效。搭建“大平台”,构建立体化工作格局——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设立首批453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带动设立2000多家省级基地,推动各地大中小学与基地稳定长效对接。拓展“大课堂”,突出实践育人作用——教育部设立5个“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针对改革创新重大问题、突出难题,形成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强化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协同育人,推动新时代伟大变革有机融入思政课,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技能成才,强国有我”、“开学第一课”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度覆盖2.9亿名在校学生。推进“数字化”,布局网络思政平台——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共青团中央等连续举办“云上大思政课”,全网互动引导流量累计超过100亿次。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学习分享活动,云端接力全网观看超3亿次。连续7年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引导大学生创作理论学习短视频2万余个。直播、短视频、H5等新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思政课堂,引领形成网上“思政大课”新样态。破茧转型,蜕变新生。5年来,思政课的教育时空更加拓宽、讲授者与讲授方式更加多元、教育素材更加鲜活立体,“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如雨后春笋般在课堂上涌现。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总书记原声】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人的成长、成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跟人的生理发育一样,所以要把这几个阶段都铺陈好。怎样结合年龄特点,让不同学段的学生认识英雄?“厦门市大中小(幼)思政一体化教学”示范课提供了可行方案。新景幼儿园教师范苑播放电影和动漫片段,让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直观感知什么是英雄;翔安第一小学教师郭诗云从展示解放初期居民生活用品入手,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英雄;在中学课堂,教师以一节团课带学生追忆抗美援朝英雄;而在大学阶段,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闫睿颖讲述了当地人耳熟能详的福建东山老县委书记谷文昌的故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设计,改变了过去英雄人物遥不可及、脸谱化的形象,使英雄变得有血有肉、可亲可敬。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聚焦打通教育全学段、浸润成长全周期,教育部在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上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制定政策,完善顶层设计——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明确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具体举措;出台《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建设”。搭建平台,支持指导实践——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担任主任委员,带动各省级教育部门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专家团队;打造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型、创新性平台,在各地布局32个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召开全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战略研讨会,进一步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安排部署一体化工作。突出教材,促一体化建设——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修订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小学、初中、高中、中职课程标准,不断强化思政课的关键课程地位。以上率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响应,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探索——上海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任,委员会下设专家指导组,在前瞻研究、评价指导、工作研讨、经验总结、问题研判等方面发挥专业作用,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广东鼓励高校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健全校地、校际协作机制,帮助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提升理论素养、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江西依托特色红色资源开发一体化教材,小学看图画、中学讲理念、大学讲担当。绵绵用力,久久为功。5年来,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逐步由理念转化为制度设计,由政策措施发展为教育教学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从“思政课一体化”到“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赋予立德树人新的历史使命,再次为学校思政教育工作鸣响了“发令枪”。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量质齐升【总书记原声】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2023年暑假,北京工业大学思政课教师常婧忙着为秋季学期备课,与以往不同的是,她备课的地点不是图书馆或书房,而是北京市朝阳区垡头街道燕保祈东家园社区。供水问题一直是困扰该社区居民的烦心事,常婧与来自街道、水务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一道,现场办公解决问题,亲身参与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并把此次经历写成教学案例。在北京,市民热线服务中心是全市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之一。不只常婧,全市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师都参与到了“接诉即办”工作中来,通过亲自“跑工单、走流程、蹲点位”,把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转化为教学素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围绕思政课教师素养问题,他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点要求。5年来,聚焦“六要”,教育部在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素质和吸引力方面持续发力。队伍结构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印发《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战略人才储备专项计划”,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思政课教师后备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培训体系量身定制、供需精准——中宣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育部等通过举办思政课集体备课会、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等,不断扩大国家级高端培训资源的覆盖面,有效增强对部、省、校三级培训体系的示范带动作用。教育部设立8个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34个教师研修基地,设立32个“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69个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提供从培训到教学、从基地到课堂的数字资源服务,思政课教师培训实现常态化、分众式、全覆盖。教师激励多措并举、保障有力——推动各高校根据思政课教师岗位特点单独设置评聘标准,引导教师用心教学。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以来,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分别设立思政课研究专项,支持思政课教师提升研究能力、强化教学支撑。一大批优秀思政课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先进模范,进入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截至2024年1月,全国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达14.5万人,其中专职教师达11.3万人,比座谈会召开前增长94%,思政课教师中党员占比由79.8%提高至90.6%,队伍素质持续提升,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我们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未来30年,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伟业。”5年前的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带领我们展望未来。5年来,教育系统扎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交出了一份阶段性的亮眼答卷。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下一步,教育系统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以“大思政课”建设为牵引,坚持向改革创新要效益,全面推动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勇担教育的历史责任,书写好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 ·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引发热烈反响

    [ 2024-03-18 ]

    这是一场特别的宣讲——3月1日至3月12日,25名教师分赴河北、黑龙江、江苏、浙江、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甘肃、新疆12个省份开展巡回宣讲。这支宣讲队伍里,有时代楷模、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还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他们来自高教、基教、职教等不同领域,却对教育有着相同的热爱和初心。“线上+线下”结合的宣讲有着共同的主题——“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深刻阐述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营造全社会学习和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教育部组织开展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12天里,宣讲团用质朴又动情的故事让“大国良师”形象深入人心,用耕耘教育的亲身实践生动诠释教育家精神。耕耘:展现“大国良师”风采调研学生情况、走访乡村、听老教师讲课……这一直是宣讲团成员、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荣方备课调研的“固定动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站不稳讲台的”。宣讲台上,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带来的故事,质朴又动情,生动阐释了何为“教育家精神”,如何成为“大国良师”。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长李龙梅的事迹,是“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的生动注解。多年来,她扮演着“妈妈”“老师”“校长”的角色,让近千名视障孩子走入社会,自食其力。秉持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2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黄建平扎根西北,带领团队常年徒步荒漠、攀登高原、穿越冰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听完这些故事,广西桂林市灵川县九屋镇中心校教师余舒捷被打动了。“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将扎根农村基层教育一线,在学生心中播下自信自强的种子。”余舒捷说。讲台上的坚守、生活里的躬耕、科研中的拼搏……宣讲台上,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荡气回肠。“大国良师”的风采,激发着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传播: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为了当好乡村孩子的引路人,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杨瑞清40余年来潜心扎根乡村。在宣讲台上,杨瑞清讲述了将昔日占地仅9亩的破旧村小发展成集幼儿园、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于一体的现代化教育集团的奋斗历程。台下的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院长张谦芬十分感慨。1987年,当时年仅15岁的她,就被杨瑞清提到的“哪怕一件极平凡的小事也值得用心做”这句话所打动。“杨瑞清校长是我教育之路上的重要导师。从这次报告会中,我再次汲取到投身教育事业的力量。”张谦芬说。看似平凡的“小事”,经过长年累月的坚持,最终成就不凡。宣讲团教师耕耘教育的感人事迹,如同行走的“思政课”,被不少教师形容为“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抹去从眼中几度滑下的泪水,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辅导员周智感受到滚烫的教育初心。“动容的原因不仅仅在于这些老师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有过硬的本领,更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老师们质朴又动情的讲述,让我备受鼓舞,我想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好老师。”刚刚入职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青年教师史鸣飞说。台上娓娓道来,台下默默聆听,宣讲传递着教育家精神,唤醒更多教师热爱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引领:助力教师提升育人之能打造“流量”18亿人次的网红思政课,有何秘诀?一节微积分课在选课时,为何总会被“秒杀”?……3月2日,巡回宣讲活动走进广东,6位全国优秀教师分享了在教育教学改革、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的教育经验。“我将持续为思想‘充电’,为行动‘加油’。”宣讲会现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教师吴冰冰收获颇丰。这场遍及大江南北的巡回报告,不仅让教育家精神在广大教师心中牢牢扎根,更引领他们提升育人之能,助力教育强国建设。3月3日,巡回宣讲活动走进浙江。会后,宣讲团成员与浙江教师、师范生代表座谈交流。“如何和学生一起成长?”“如何将大学生的支教活动开展得更加有效?”“特殊教育如何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浙江教师代表与师范生代表畅谈如何学习、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同样在3月3日,巡回宣讲活动走进广西大学汇学堂。现场座无虚席,台下教师向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取经”。“作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李伟辉表示,将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为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做好基础研究。    强国先强教,强教必强师。教育家精神如一束光,照亮教师前行的路,也将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 · 宝坻区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排查整治

    [ 2024-03-19 ]

    3月11日,宝坻区教育系统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工作。由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带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多所中小学、幼儿园的食堂进行督查。检查组重点围绕食堂操作场所、食品留样、供货商资质、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安全总监和安全员配备、“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落实、病媒生物防制、进货查验机制等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并责令限期整改,督促学校幼儿园落实主体责任,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供餐用餐环境。下一步,宝坻区教育局将进一步完善校园食品安全治理长效机制,积极开展专项检查和全覆盖检查,压实主体责任,全力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 · 武清区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系列活动

    [ 2024-03-18 ]

    为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推动学校安全教育深入开展,促进学生平安健康成长,日前,武清区举办安全教育主题系列活动,活动邀请禁毒所民警为学生作安全知识讲座。讲座中,民警结合生活中的事例阐述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以案释法,通过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还通过毒品样品展示、禁毒VR体验、互动问答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了毒品的定义、种类和特征,学会辨别电子烟、跳跳糖等新型伪装毒品,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在心中筑起一道“防毒墙”。本次安全知识讲座增强了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新学期学校安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全区各学校将继续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形成人人关心安全、参与安全、呵护安全的良好氛围,共筑平安、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 · 津南区校园足球联赛开幕

    [ 2024-03-15 ]

    2024年津南区“满天星”训练营校园足球联赛日前拉开帷幕。联赛由津南区教育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关工委主办,旨在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校园体育教学模式,推动津南区校园足球的持续发展,促进“五育”深度融合。本届联赛共设6个组别,来自全区各中小学校的55支队伍报名参赛,登记运动员876名,分为区赛阶段和总决赛阶段,开学阶段每周一场比赛,赛期贯穿全年,共开展600余场比赛,无论是比赛规模还是比赛周期都胜于往届。联赛吸引了众多学校积极参与,参赛队伍数量达到历史新高,充分展示了津南区校园足球教育的丰硕成果,也体现了各学校对足球运动的重视和支持。近年来,津南区一直致力于推动校园足球和青训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建设“一条龙”的体育优秀人才升学体系,搭建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比赛平台,邀请名宿、外教开展探究式教学等方式,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足球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 · 东丽区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少先队工作

    [ 2024-03-14 ]

    为不断提升中小学少先队工作水平,日前,东丽区教育局组织召开2024年中小学少先队工作会议,明确将少先队活动与育人要求深度融合,注重结合学生成长和生活规律,精准开展少先队活动。近年来,东丽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多措并举扎实有效地开展少先队工作,不断推进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改革创新。全面加强党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全区中小学100%建立少工委,积极构建少先队员成长激励体系,严格“六知六会一做”和推荐认定程序,全覆盖落实分批入队。开展“红领巾奖章”一星章至三星章争章活动。扎实落实红领巾岗位激励、实践激励和推优入团,推优入团率100%。不断强化实践育人,着力构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目前,东丽区11个街道均已建立少工委,实现全覆盖。102个社区(村)建立少先队组织,区少年宫和区科技馆建立少工委。挂牌天钢工业特色景区等少先队校外实践阵地13个,平均每万名少先队员3.7个。联合区人民检察院、区图书馆等校外实践阵地,打造“法治夏令营”“与法‘童’行”“书香浸润童年 阅读点亮人生”等少先队活动特色实践课程,服务少先队员万余人次。着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印发《东丽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开展东丽区辅导员技能大赛,选拔区级优秀辅导员参加市级辅导员技能大赛。开展“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少先队实践育人”少先队名师工作室交流分享活动,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少先队活动课程教研水平,推动少先队工作高质量发展。
  • · 红桥区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

    [ 2024-03-13 ]

    为持续推进教育系统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全力守护广大师生饮食安全,红桥区教育局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卫健委、公安红桥分局,召开了红桥区教育系统2024年春季学期食品安全工作部署会暨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再推动工作会议,围绕环境清整、人员培训、日常管理等方面对与会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强化人员安全隐患意识。为加强食堂食材集中配送安全监管,区教育局相关部门对为区内幼儿园食堂供货的食材供货商进行实地走访检查,对原料贮存、运输装配、索证索票等环节实地检查,要求各供货商一定要按照订单保质保量供货,绝不能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对于食材品质问题零容忍,保障食材的新鲜和安全。并深入配餐学校,对餐车配送、接餐查验、餐食温度、留样工作等方面进行实地查看,完成全覆盖监督检查。在保证用餐平稳的情况下,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到配餐企业进行突击检查,拧紧配餐企业的“安全阀”。
  • · 北辰区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走深走实

    [ 2024-03-11 ]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辰兴十干·五解五促”方案,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走深走实,日前,北辰区教育局组织专家教师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教育问诊专题志愿服务活动,立足“育人”核心,抓住“协同”关键,把脉问需于民,察实情、解难题、办实事。区教育局成立的这支由区妇联、区卫健委、区检察院、区教育局教育科、区学生综合素质服务中心专家教师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针对家庭教育、心理健康、体质健康管理、招生转学政策、未成年人保护等实际问题,为家长们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惑答疑,两个多小时内共160余名家长参与咨询。专家教师们专业精准的解答、耐心细致的指导,大大缓解了家长们的焦虑。志愿者们还将收集到的建议和信息汇总成册,为进一步推动教育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作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北辰区教育局围绕家校社协同育人开展顶层设计和制度架构。推进“三步走”注重实效、强化“三个体系”架构桥梁、开展“三类特色活动”引领体系,加强组织协调与联动,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动员全社会力量为父母行使教育权利与主体责任赋能,为家庭赋能。此次活动面向不同类型的家庭需求,提供了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助力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