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天津教育
天津教育
  • ·

    天津市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决赛举办

    2024-11-26

    11月24日,天津市“君宇杯”第四届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决赛在天津商业大学举办。大赛旨在通过社会调研、案例撰写与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促进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提高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决赛现场,从全市11所院校的166支队伍中脱颖而出的16支队伍,通过两两对决的方式,进行现场展示,在问答等多个环节开展激烈角逐。比赛选题涵盖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数字治理、养老服务等众多公共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参赛队伍通过实地调研,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的政策建议或解决方案。经过多轮激烈比拼,南开大学和天津财经大学分别获得本科组和硕士组特等奖。作为我市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天津市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由天津市行政管理学会和南开大学联合发起,并先后在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大学举办了三届。本届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评、以赛促建”,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增进高等院校与实践部门互动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公共管理实际问题,提升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为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新思路。
  • ·

    天津师范大学举办教育行业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洽谈会

    2024-11-26

    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促进学校2025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天津师范大学日前举办2024年教育行业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洽谈会。全市各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参会。会上,学校相关负责人分别从学校本科生培养情况、2025届毕业生整体情况、学校基础教育服务中心基本情况等方面向各区教育局进行介绍。各区教育局结合本区2025年招聘计划及进度、用人需求情况及毕业生到岗后反馈等情况进行了分享交流。天津师范大学作为天津百年师范教育的传承者、天津市唯一面向基础教育输送优质师资的师范大学,为天津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基础教育名家和核心骨干师资,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下一步,学校将聚焦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任务,全面提升学生师德践行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强化供需对接,深化招培就联动,进一步深化与各区教育局的合作,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以实际行动为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赋能添秤。
  • ·

    天津美术学院推出人工智能艺术通识课程作品展

    2024-11-26

    “宇宙蛋”——天津美术学院人工智能艺术通识课程作品展,11月25日与观众见面,展现出高校艺术教育“科艺融合”的发展趋势。为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与应用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天津美术学院今年面向2024级全体新生开讲人工智能艺术通识课程,课上布置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作主题——“宇宙蛋”。通过这次理论和实践教学,产生了一大批优质的结课作业,近千名学生创作的500多枚人工智能“宇宙蛋”作品,包括利用人工智能生产工具协助创作的图片、影像、剧本、装置、交互、MR等,展示出创作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表现力,并在本次展览中与观众形成互动。在“新艺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高等美术教育的主基调,艺术与科技历来是紧密关联的,天津美术学院将积极培育打造“新艺科”,通过搭建科技创新、产业焕新、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多个平台,构建学校和城市互动发展结构,为培育打造“新艺科”贡献天美智慧,打造天美模式。
  • ·

    天津市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召开

    2024-11-25

    11月23日,天津市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副书记、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陈辐宽,副市长李文海出席并讲话。副市长张玲主持。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各区、各高校等负责同志参加。陈辐宽指出,过去一年,各区各部门各高校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强化政策引领,优化指导服务,严格监督核查,兜牢就业底线,全力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战,实现2024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留津率稳中有升,成绩来之不易。陈辐宽强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民生头等大事、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教育强国建设、事关社会安全稳定,树立新时代大教育观、大就业观,准确把握当前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形势和条件,加强供给侧、需求侧双向发力,更加积极主动,谋深谋细谋实,全力促进2025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要聚焦关键环节,坚持以学生为本,抓好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加强就业指导,强化促就业政策支持,拓展多维度岗位供给,加强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做好爱津留津教育引导,防范涉就业风险隐患,推动人才供需精准对接。要层层压实责任,加强统筹联动,注重部门协同,抓好督查办一体化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 ·

    天津市产教城融合智能体综合服务平台发布

    2024-11-25

    在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期间,天津市产教城融合智能体综合服务平台发布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行。发布仪式上,天津滨海高新区信创产教联合体、天津大学、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5家单位联合发布天津市产教城融合智能体综合服务平台。天津市产教城融合智能体综合服务平台由天津大学、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负责承建。通过打造产教融合智慧中台、决策辅助应用系统和门户服务系统,数字化全景展现天津市“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生态运行,建设成为天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大发展成效的数字展厅。同时,平台将促进形成“产教研互利共赢,行企校合作共生”的职业教育区域产教融合的生动局面,为全面推进国家及区域产业发展,服务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重大改革引领示范作用。
  • ·

    我市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佳绩

    2024-11-25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总决赛11月21日在天津落幕。5支进入决赛的队伍现场比拼技能,互学互鉴。经过角逐,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获得冠军,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获得亚军,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古斯学校、缅甸瑞波政府技术学院获得季军。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团队针对传统小微企业联轴器装备生产人工装配效率低、人工检测误差大,以及一般规模企业产线集成设计周期长、个性化生产难度大等痛点问题,对生产单元进行数字化改造,完成生产单元从设计集成到调试应用的整个智能制造系统的构建。最终,凭借“生产单元数字化改造”项目一举夺冠。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团队凭借“船舶主机轴系负荷数字化测量及调整”项目夺得亚军。在总决赛中,团队通过对船舶主机轴系负荷的数字化测量,有效解决了船舶制造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问题,充分践行了精益制造和低碳节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 ·

    天津市大学生信息技术“新工科”工程实践创新技术竞赛开赛

    2024-11-25

    11月23日,由市教委主办的天津市大学生第七届信息技术“新工科”工程实践创新技术竞赛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开赛,来自全市23所普通高校的828支队伍参赛,参赛队伍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2%,再创新高。本届竞赛分为自主命题赛道和企业命题赛道,参赛队可自愿选择赛道参赛。竞赛包括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赛项,为“新工科”工程实践创新项目奠定了主基调。今年新增机器人赛项,以竞速取物的形式考察机器人解决既定任务的能力。比赛现场,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涌现出可参与地震灾后救援工作的智能机器人、降本增效的小型绿色能源发电系统、实时监测环境和婴幼儿指标的智能婴儿车等很多贴近市场需求、易于成果转化的创新作品。
  • ·

    鲁班工坊荣膺世界职业教育大奖

    2024-11-25

    11月22日,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闭幕式上举办了2024年世界职业教育大奖颁奖仪式。中国鲁班工坊项目荣获世界职业教育大奖。作为教育部鲁班工坊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牵头天津职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创立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鲁班工坊,推动鲁班工坊境外落地运行、政策标准研制、教师教学指导,联动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应用和推广分中心,与世界分享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成果。鲁班工坊传承中国千年工匠精神,满载中国现代教育成果,胸怀全球发展倡议理念,鲁班工坊创设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模式。从中国天津出发,走进世界30个国家,以职业教育之力,为青年人生出彩点亮技能之光,为国家发展与繁荣注入不竭动力,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基赋能、播撒希望。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成立以来,一直走在职业教育的前沿,致力于职教师资的培养。学校创立了鲁班工坊国际发展研究中心,牵头完成了多个国际职业教育标准,在全球出版中、英、葡、泰语版著述50余部,构建起面向世界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资源体系与话语体系。截至目前,鲁班工坊开展学历教育2万人,技能培训3.5万人,培养培训本土师资2200余人次。通过鲁班工坊的努力,来自全球的学生和教师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职业教育的独特魅力。这一创新实践,也被誉为“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公共产品”。
  • ·

    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天津赛区团队赛决赛举办

    2024-11-25

    11月23日,2024年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天津赛区团队赛决赛在天津师范大学举办。经过激烈角逐,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两支队伍将代表我市参加本年度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总决赛。本次比赛以“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为主题,决赛包括律诗展示、经史论议、人文演绎3个环节。“律诗展示”环节,各代表队分别展示以指定素材创作的七言律诗;“经史论议”环节,各代表队在“四书五经”以及结合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引经析义、引史议论;“人文演绎”环节,各代表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沉浸式情景短剧,在还原一个个历史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演绎。比赛设置个人赛和团队赛两个组别,最终由个人赛前20名选手和团队赛前2支队伍代表我市参加本年度总决赛。
  •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

    2024-11-25

    近年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推进“三讲三联动”,打好思政课建设“组合拳”,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一、以“三讲法”创新打造思政大课堂学校通过课上激活师生教学双主体精讲、课下职教专家活讲、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文化常讲这一套“组合拳”,为思政课注入活力,开创育人工作新局面。学校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的案例,选取行业企业文化、优秀校友等生动鲜活的教育资源,使用“大众话语”“生活话语”“网络话语”等学生更为熟悉与亲切、带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语言开展教学,增强亲和力和说服力;由8名国家技能大师、市教学名师、津门工匠,面向全校开设《工匠精神与新时代职业教育》选修课程;充分借助人工智能、VR体验等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思政课教学,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网上思政课程资源库和课程思政案例库,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育人。一系列招法让思政课“动”起来。学校邀请校内校外劳模代表、“大国工匠”、专家学者、竞赛教练、金牌选手走进思政通识课,走上思政大讲堂,通过“手拉手”上课、“肩并肩”备课、“面对面”听课、“心连心”研课,以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等形式,用榜样的力量深化学生对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金牌精神的理解,用榜样的故事激发学生技能学习兴趣。一系列举措让思政课“火”起来。学校充分利用炎培园、行知园、班墨园、校史馆“三园一馆”的资源优势,组织参观调研、现场教学、实地讲解等活动,在学生中传播工匠精神、金牌精神、劳模精神,促进思政课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让学生“沉浸式”感悟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文化情怀,将思政知识和工匠精神完美结合。这些动作让思政课“活”起来。二、以“三联动”构建协同育人大格局为实现实践育人,学校通过理论主课堂和实践大课堂联动,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与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教学。以实践课堂建设为重点,突出课程职业特色,打造实践教学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翻转课堂、网络课堂与成就课堂,以实践育人协同体系构建提升教学实效与学生学习兴趣。为实现融合育人,学校通过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联动,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形成以思政课教师为引领、专业课教师为核心、通识课教师为重点的“三师聚力主体圈”。中心围绕三类教学主体,广泛开展理论研究、能力培训、交流研讨,以期打通思政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壁垒,在思政课程中寻找思政课程和专业课、实践课的融合点,在专业课程中提炼思政元素、精选思政素材,进而有机融入课堂,形成协同效应,最大限度发挥育人功能。为实现协同育人,学校实施大中小学一体化联动:一是注重课程目标有效衔接。面对不同的生源组合班级,基于不同学情,思政课教师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实现路径,破解复杂生源下教学目标高质量实现的难题。二是注重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对不同生源采取多样化“内容补充—知识强化—体系完善”授课模式,通过作业、互动、实践、考查等环节,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不同学习过程中的衔接效果。三是研修平台一体化完善。利用培训班、集体备课、教学演示、协同创新中心、研讨会、共建共享资源库等一体化研修平台,积极探索与普通高中、中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大学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平台互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形成聚合效应。
  • ·

    我市教育系统1个单位、4名个人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通报表扬

    2024-11-22

    为提高各地、各部门行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近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通知,对在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的1793个单位和1556名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及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在本次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的通报表扬中,天津市工读学校、天津大学法学院教授刘晓纯、天津理工大学党委学工部七级职员李琼、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安全与法规科科员杨潇、天津市南开田家炳中学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处副主任韩瑛荣获表扬。    下一步,我市教育系统各单位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全国、教育部及我市“八五”普法规划,以此次中期表扬为契机,着力继续推动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对青少年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

    鲁班工坊成为天津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2024-11-22

    11月20日至22日,以“创新赋能未来技能塑造人生”为主题的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举行。世界各国各地职业教育领域人士齐聚津门,共享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共谋职业教育广阔未来。作为中国“职教出海”的重要品牌,鲁班工坊受到广泛关注。2016年以来,在教育部、国合署支持指导下,我市率先创设“鲁班工坊”品牌,采取“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并重的方式,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经济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形成服务外交大局的“国家名片”。截至目前,已在亚非欧23个国家建成24个鲁班工坊,开设14大类60个专业,累计在海外开展学历教育2.2万人次,实施技能培训3.5万人次。其中,16个专业标准获得合作国政府部门的认证。依托鲁班工坊,天津院校服务中国土木等120余家中资企业海外发展,带动技腾科技等天津本地企业走出国门。作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领域的重要成果,鲁班工坊已成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名片。一、输出教学标准实训装备,分享中国职业教育优质成果2016年3月8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大城技术学院共同创办全球首家鲁班工坊,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共有15个教学实践区,合作开发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国际专业,全部通过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认证。“在泰国鲁班工坊建设上,我们从模式创立、标准研制、资源开发、师资培养等方面,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国门树立一个标杆。我们还注重培养泰国师资,每年双方互派师资到对方院校交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8年间,泰国鲁班工坊共培养本土学历生1800余人,招收来华留学生390余人。泰国鲁班工坊还辐射东盟国家,累计交流培训学生23500余人次、教师700余人次。”“源自天津,成在中国,功予世界”是鲁班工坊的发展路径,统一标识、统一话语、统一标准的品牌化运作是鲁班工坊与以往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最大差别。多年来,鲁班工坊不仅提供来自中国的先进实训设备,而且送去中国开发的课程、教学资源和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丰富和提升了当地职教发展水平,优化了职教生态。9月7日揭牌的乌兹别克斯坦鲁班工坊由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和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交通大学共同建设,开设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管理两大专业。工坊采用“一坊两中心”建设模式,携手京东物流集团、天津市天河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9个国际化课程标准、2部中俄双语教材以及12册实训指导书。一期教学中心配备先进的智慧物流模拟实训平台和信息技术实训装备,二期生产实践中心将于2025年3月投入使用。二、校企携手“走出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10月26日,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泰来进出口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共建的“巴基斯坦鲁班工坊农业机械海外服务中心”揭牌。巴基斯坦鲁班工坊创新“1+N”省域建设模式,依托中国海尔巴基斯坦工业园区,以旁遮普省会工业城市拉合尔为中心,服务拉合尔市工业现代化及木尔坦市农业机械现代化的人才需求,形成“一省两城双职能”的建设成效,实现“省内地域联动、人才分层培养,职能优势互补、产教协同发展”的可持续运营生态环境。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巴基斯坦鲁班工坊探索了校企协同助力中国农机“走出去”的共享机制,实践了产学研合作路径。2023年,鲁班工坊发起的“田间日”成为旁遮普省规模最大、推广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农业技术推介活动。鲁班工坊实现了职业教育的中国标准、中国模式、中国装备与中国方案的整体输出,彰显了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中国工匠精神与携手并进、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理念,有力推动了中国优质产能“走出去”,为当地培养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2019年,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强强联手,在埃及建设两个鲁班工坊,2020年11月正式启动运行。以鲁班工坊为平台,两次组织了中资企业赴埃及投资推介会,携手建设已有140家企业入驻的天津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园区共建埃及鲁班工坊培训就业基地,为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中资企业“走出去”搭建起实体桥梁。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鲁班工坊“名片”持续擦亮,山东豪迈集团、天津力神电池等中资企业主动找到学校,希望“乘船出海”,实现企随校出,“在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学校探索出从‘教随企出’到‘校企同行’,并最终实现‘企随校出’的一条新路径”。三、倾囊相授专业技能,为当地培养青年技术技能人才自2022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出将在哈萨克斯坦建设鲁班工坊以来,天津职业大学高度重视,以我国在传统燃油车、新能汽车以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为基础,于2023年12月在东哈萨克斯坦技术大学建立首个鲁班工坊。今年7月,天津职业大学依托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优势,与古米廖夫欧亚国立大学在哈萨克斯坦开设第二家鲁班工坊,在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开展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为当地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天津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介绍:“学院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优势,引入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优秀技术企业,为当地培养满足产业急需的数据分析师(工程师)、智能制造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等复合型人才,服务当地青年学子成长、成才!”按照“中国铁路修到哪儿,铁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就跟到哪儿”的建设思路,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在泰国、吉布提、尼日利亚建成3个鲁班工坊,为合作国培养高铁、普铁、城轨建设运营所需的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累计培养教师480人次,培养工坊学生326名,培训合作国本土员工3600余人。“鲁班工坊在非洲铁路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两家非洲鲁班工坊的建设,我们为亚吉铁路、雅万高铁和尼日利亚阿布贾城铁运行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我们承担起更大的培养培训任务,发挥学院特色办学优势,为合作国轨道交通发展培育所需技术技能人才。”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 ·

    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举行

    2024-11-22

    2024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南开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前瞻”展开研讨。本次论坛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智库承办。与会专家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进程经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气象等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作为最早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综合性高校,南开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以思政课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成就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在“大思政课”建设上贡献南开力量。
  • ·

    天津市高校第八届心理委员技能大赛决赛举行

    2024-11-22

    日前,天津市高校第八届心理委员技能大赛决赛在中国民航大学举行。本届大赛由市教委、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办,中国民航大学承办。大赛于10月25日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市49所高校的98名心理委员参加初赛,最终,10名选手脱颖而出,晋级决赛。决赛由科普宣讲、知识抢答、情景模拟等三个环节组成,重点考查选手们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进行科普宣传的能力。本届大赛决赛特别邀请天津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专家担任评委。经过激烈比拼,天津科技大学学生获一等奖,中国民航大学3名学生获二等奖,天津理工大学6名学生获三等奖,来自4所高校的7名心理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中国民航大学获“优秀组织奖”。
  • ·

    第三届“京津冀”创客教育嘉年华活动在津举办

    2024-11-22

    11月21日,第三届“京津冀”创客教育嘉年华活动在红桥区举办。本届活动以“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主题,旨在全面展现红桥区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三地师生在科普、科创、实验、实践方面积累的经验成果,进一步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促进教育开放度和教育品牌影响力的双提升。会议强调,要把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把科学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打造一批有辨识度的区域科学教育特色品牌,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聚焦科学教育为抓手,推动大中小学科学教育共同体的建设,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会上,红桥区教育局、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教体局分别介绍了区域统筹推进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经验做法。天津理工大学理学院与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及红桥区6所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签订协议合作建立科学教育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