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天津教育
天津教育
  • ·

    南开大学与蓟州区联建“科技小院”

    2025-04-03

    日前,南开大学与蓟州区联建“科技小院”签约仪式在蓟州区教育局举行。仪式上,双方签署《科技小院框架协议》。会后,双方代表赴罗庄子镇实地视察调研科技小院建设推动情况。建成后的“科技小院”将成为南开大学文化及乡村振兴成果展示基地、农业产业问题研究基地、辐射区域农民农业技术培训和交流基地,大幅度提升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的高度融合。科技小院是中国农业大学从2009年开始探索创建的农村基层科技服务平台,通过让相关专业研究生常驻农业生产一线,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 ·

    天津外国语大学白俄罗斯语本科专业助力两国文化交融

    2025-04-03

    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外语高等学府之一,天津外国语大学自1964年建校以来,已开设33个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包含31个外语语种。2017年,学校在全国首创白俄罗斯语本科专业,填补了我国斯拉夫语系人才培养的空白。随着一批批白俄罗斯语专业人才走出校园迈向国际舞台,这座纪念碑也成为中白两国文化交融的见证——以语言为弦,奏响文明互鉴的华章。2019年,中国首个雅库布·科拉斯中心落户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心成立6年来,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通过联合举办一系列品牌活动,让青年学子在跨文化实践中触摸文明交融的脉动。2024年天津市—莫吉廖夫州教育合作论坛在白俄罗斯举行。天津外国语大学师生团队全程参与论坛筹备期间的翻译工作,并将中国文化引入论坛,搭建起民心相通的彩虹之桥,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肯定。如今,掌握白俄罗斯语的中国专业人才在就业市场上供不应求,天津外国语大学白俄罗斯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也连续保持100%。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白俄罗斯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是教授白俄罗斯语专业的高校教师、为官方往来和商务合作提供服务的翻译人员、参与文化艺术项目的专业人士,更重要的是那些能够通过双语文化视角和语言意识来推动中白对话的跨文化交际专家,“我们希望学生能成为用双声部讲述中国故事,推动上合组织国家文明互鉴的交流使者。”当中白两种语言在课堂上碰撞出思想的星火,当两国青年在学术论坛激荡智慧的回声,在天津外国语大学,这条由汉字与字母铺就的文化丝路,正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铭刻进新时代的文明篇章。
  • ·

    天津美术学院用人工智能推进艺术与科技交叉融合

    2025-04-03

    天津美术学院积极搭建艺术家与科学家、科研机构、创新企业的工作平台,促成艺术家和科学家携手,助力和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教学研管服各领域工作,构建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学习机制,优化校园管理、教学和科研管理水平提升,积极构建教育部提出的“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研、以智助管、以智助服”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育人模式。一、首开人工智能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在全国首开人工智能艺术学院,让数字素养和人工智能技术掌握能力成为艺术院校的新型基础并滋养传统美术学科,推动科技与艺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目前,学院增设2025年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包括“脑科学与智能艺术研究”“数据艺术与生成艺术”“元宇宙与游戏化学习”“智能体艺术与机器人设计”等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内容,将培养“人工智能艺术专业方向”人才付诸教学实践,在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中尚属首例。二、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学院推出为期3周的人工智能通识课,该课程面向全校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新生开放,通过《人工智能地图》《机器人艺术》《NLP 与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与安全伦理》《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与科技艺术》等15场理论讲座与AIGC创新应用指导实践课程,使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技术范围,与艺术生态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应用场景、安全伦理等方面的问题有了基本了解,并激发学生探索艺术与AI交互的新创意。三、推进人工智能艺术创新学院搭建人工智能艺术实体性新型研发平台,该平台以学科交叉为特色,设立脑科学与智能艺术、数据艺术与生成艺术、元宇宙与游戏化学习、智能体艺术与机器人设计四大核心实验室,形成覆盖智能艺术全链条的研究体系。依托校企双导师制教学机制,深度衔接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推动人形机器人设计、智能交互艺术等领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将于2025年4月正式启用,成为京津冀地区艺术科技融合发展的示范性载体。同时,在河北区政府支持下,天津美术学院联合中国科技馆、中国科学技术传播中心等国家级机构及20余家科技领军企业,整合政校企三方资源,于河北区意式工业园建成占地1100平方米的实体化创新基地。平台的搭建和实体化创新基地的建成,是天津美术学院深化“新艺科”建设、推进艺术与科技交叉融合的重要实践成果,标志学院在艺术教育数字化转型中迈出关键一步,不仅为区域文化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更通过培育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助力国家文化科技融合战略的落地实施,彰显了艺术院校服务社会发展的时代担当。
  • ·

    我市高考时间安排公布

    2025-04-02

    根据市招委近日印发的《2025年天津市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我市2025年高考将于6月7日至8日举行,等级性考试于6月9日至10日举行。高考科目设置语文、数学、外语共3门。等级性考试科目设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共6门,由考生自主选择其中3门参加考试。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满分值为750分。其中,统一高考各科目成绩均以原始分数的方式呈现,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成绩满分均为150分。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方式呈现,在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时,每门科目成绩满分均为100分。高考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15:00至17:00,外语(英语笔试15:00至16:40)。等级性考试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9日8:30至9:30,物理;11:00至12:00,思想政治;15:00 至16:00,化学。6月10日8:30至9:30,历史;11:00至12:00,生物学;15:00至16:00,地理。
  • ·

    我市首家国学思政馆落户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2025-04-02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国学思政馆揭牌仪式日前举行,天津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研究基地同时揭牌。该馆为我市首家国学思政馆,线下实体展馆面积为200余平方米,包括经典著作、诗词歌赋、国艺精粹、工艺美术、天津文化等五个板块,构建起国学与思政深度融合的立体空间。国学思政馆巧妙融入“琴棋书画茶”特色区域,借助国学VR教学资源及VR红色党建资源,让展示生动有趣;互动体验区开展国学经典解读、传统文化讲座等活动,实现课堂内外融合,激发学生实践体验兴趣。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院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国学教育与思政育人的贯通协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引导师生在诵读经典中感悟家国情怀,在研学文化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体验中厚植爱国情怀,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教育目标。
  • ·

    我市职业院校智慧课堂实践研修班开课

    2025-04-02

    为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力天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日前,由市教委指导,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DeepSeek+AI)赋能职业院校智慧课堂实践研修班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市64所高职院校、中职学校的近500名教师参加研修。研修班上,专家以“DeepSeek与生成式AI:原理与应用”为题作讲座,介绍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情况,阐述DeepSeek与生成式AI的原理和DeepSeek的混合专家模型、推理轨迹、模型蒸馏等技术创新点,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DeepSeek及相关生成式AI工具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方法,分析当前生成式AI存在的局限性问题;从教案生成、学情诊断、课件生成、知识图谱生成、能力图谱生成和智能生成教学活动等六个模块,详细介绍了DeepSeek+AI技术与教育场景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和具体案例。本次研修班是进一步凝聚我市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共识、开辟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新路径和新模式的重要举措。参加研修的教师表示,通过聆听专家讲座,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掌握了方法,今后将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提升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努力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教育强市建设贡献职教力量。
  • ·

    “沽上百年 匠心领航”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系列课程开课

    2025-04-02

    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切实推动各学段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天津市“大思政课”建设实践教学联盟、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咸水沽第一中学、津南区实验小学等单位,创新打造“沽上百年 匠心领航”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系列课程。首期课程3月27日开课,来自4所学校的大中小学生参加。首期课程由“钟承旧韵 匠启新功”钟表组装体验和“智机飞跃 创领新程”无人机试装体验两大模块组成。教学目标体现螺旋上升,充分考虑不同学段的学情特点,小学阶段重在认知启蒙与道德情感培养,中学阶段侧重技能实践和政治素养提升,大学阶段突出创新应用与使命担当强化,使学生在同一课堂中都能学有所获。在“钟鸣盛世”非遗传承体验基地,学生通过欣赏近50件古代精美钟表,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见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在空间智能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学生们近距离观摩了无人机等高科技产品,接受中国智能发展的成果,体验新质生产力的魅力。在钟表组装体验课上,小学生辨认零件名称并设计表盘,中学生进行复杂零件组装,大学生通过校表仪调试机芯精准度;在无人机试装体验课中,小学生辨认零件并协助组装,中学生完成较复杂组装工作,大学生负责手抛木质飞机试飞及调整工作,实现不同学段学生的协同合作。在理论拓展环节,思政课教师、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训课教师同台授课,从人文历史与科学原理的双重视角,引导学生在天津工业发展中感受科技创新的伟大成就,在零件组合拼装中体悟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本次课程突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局限,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工匠精神,在团队协作中领会责任担当。课程有效拓宽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渠道,打通了各学段思政课衔接壁垒,为推动形成各学段螺旋上升、全社会协同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示范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课程积累了宝贵经验,进一步推动了国家社科基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有关研究专项落实落细。
  • ·

    天津市大中小学传统体育项目教师(教练员)技能培训举行

    2025-04-02

    天津市大中小学传统体育项目教师(教练员)技能培训近日举行,旨在通过“体教融合”,让传统体育项目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民族自豪感。来自我市各区中小学、中职学校、高等院校的近500名体育教师参加培训。本次培训由天津市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各区体育教师共同学习民间体育游戏的历史背景、规程规则、器械选择及玩法实践。培训包括民间体育游戏、民间体育竞赛、武术、民族传统运动等内容,涉及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花毽、陀螺、拔河等20余个项目。培训中,专家团队的精彩讲解和专业指导,让参训教师受益匪浅。未来,教师们将带着这些好玩又好用的传统体育项目回到学校,为学生的体育课增添新的色彩。
  • ·

    “乐业西青•走进高校”天津理工大学专场招聘会举行

    2025-04-02

    日前,由天津理工大学与西青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2025年“乐业西青·走进高校”天津理工大学春季专场招聘会正式启动。招聘会吸引近百家优质企业进校选聘人才,提供5000余个就业岗位。招聘会现场同步开展2025年“乐业西青·走进高校”系列就业创业服务活动启动暨就业驿站揭牌仪式。天津理工大学与李七庄街道办事处进行“就业驿站流动服务点”签约,并与天津青奥华阳科技有限公司现场签订专项创业服务协议。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与西青区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持续探索校地企合作新领域、新途径。
  • ·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以“共铸交通梦”奏响青春奋进强音

    2025-04-02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共筑交通梦”主题活动月日前启动。活动月期间,学院通过沉浸式思政教育、非遗文化传承、智慧安全网络等创新举措,为全面培育高技能人才注入新的活力,奏响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音。一、思想领航——以工匠精神铸就职业信仰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始终将思想引领作为育人的重要抓手。开学伊始,学院党委书记以“让奋斗注入青春”为主题为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第一课,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新时代人才需求,向青年学子提出“要信念坚定,筑牢理想根基;要遵纪守法,严守行为底线;要培养情操,提升综合素养;要好好学习,夯实专业本领;要身心健康,保持积极状态;要风险防控,增强安全意识”的“六个坚持”成长指引,强调新时代青年肩负着民族复兴与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要主动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奋斗之姿书写青春华章。日常教学中,学院还邀请行业专家、劳动模范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奋斗故事和工匠精神。生动的案例和亲身经历,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二、文化铸魂——以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创新开展“红色研学+”育人模式,将专业认知融入革命传统教育,将专业课与革命历史学习紧密结合。学生们在沉浸式学习中感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传承。此外,学院还定期举办红色文化讲座、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邀请党史专家为学生解读红色文化内涵,鼓励学生通过演讲、征文等形式表达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红色文化元素随处可见,从校园景观设计到文化长廊布置,都融入了红色文化元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三、安全筑基——以立体网络护航学生成长学院构建“三维立体”学生安全网,通过线上线下多途径推送金融安全、人际关系处理等案例,组织消防演练、应急救护培训等活动,从物理安全、网信安全、应急响应三个维度筑牢学生安全防线。全体辅导员定期走访宿舍,仅开学季期间就走访宿舍636间,开展谈心谈话7300余人次,建立重点学生动态档案89份,学生开学季风险识别覆盖率达99%以上。学院还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这些常态化措施,学院为学生营造了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四、实践赋能——以专业实践锤炼职业能力“共筑交通梦”主题活动月不仅注重思想引领和文化传承,还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除了到合作企业实习实践,学院师生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学生们走进社区,为居民提供交通知识普及、车辆维修保养等服务;走进学校,为中小学生讲解交通安全知识,培养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特别是组织学生参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宣传文明出行理念。通过这些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院以“共筑交通梦”主题活动月为契机,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成长平台。学生既能在思政课堂上汲取精神力量,又能在实训车间里锤炼专业技能;既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深沉力量,又能领略到智能科技的创新脉动。学院正在为交通强国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书写属于职业教育的奋进故事。
  • ·

    张工赴天开高教科创园调研并主持召开天开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2025-04-01

    3月3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工赴天开高教科创园调研并主持召开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提出的“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重要要求,结合制定“十五五”规划,深化园区发展谋划,优化政策和服务供给,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提质升级,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后劲。张工来到天津医科大学,了解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举措成效。他说,要立足学科优势,增强市场意识,紧密粘连科研院所、市场主体、金融机构、校友资源等要素,助力全市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在天津智清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星瞰九州科技有限公司,张工询问技术研发、市场前景等情况,鼓励企业志存高远,加快向专精特新“小巨人”迈进,把服务国家科技进步和企业发展、个人成就更好结合起来。张工在随后召开的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近两年来,各区、各部门、各高校进一步凝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共识,扎实推动天开园高质量建设运营,园区各类创新主体加速集聚,创新创业生态初步形成,“一核两翼多点”发展格局稳中有进。张工强调,要统筹市区两级力量、政府与市场作用,细化抓手举措,锲而不舍推动园区建设发展取得更大成效。要在政策设计、引导和实践应用上下功夫,深入实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通过市场机制、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让创新创业者通过“汗滴禾下土”的努力,更多更好分享“盘中餐”的收益。要在涌现重大创新成果、科研成果转化、引育领军企业上下功夫,细化专利产出、企业培育等目标,推动由集聚数量向质数并重转变。要在特色发展上下功夫,立足国家战略所需、自身资源禀赋,扬长避短、突出重点,加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布局。要在提升园区管理服务效能上下功夫,增强科技、产业、金融等综合素养,以专业化精准服务助力创新主体成长,让天开园开出更多新生事物、涌现更多领军人物。市领导刘桂平、李文海、谢元、张玲、翟立新,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和市政府秘书长胡学明参加有关活动。
  • ·

    天津师范大学与招商银行天津分行签约合作

    2025-04-01

    天津师范大学与招商银行天津分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日前举行。此次合作是天津师范大学落实“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的重要实践,也是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十五五”规划开局的重要举措。未来,双方将重点围绕智慧校园建设、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科研联合攻关等三大领域深化合作,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共建实践基地与创新平台,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天津“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注入新动能。此次战略合作协议成功签署,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新阶段。今后,天津师范大学与招商银行天津分行将携手探索教育链、人才链与金融链的深度融合,为教育插上金融“翅膀”,为金融注满人才“蓄水池”,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 ·

    南开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2025-04-01

    日前,南开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南开大学举行。根据协议,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精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战略合作,携手并进,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强强联合,共促国家高质量发展。在党建思政方面,双方将深化合作,探索试行党支部联学共建,互促研究生思政活动。在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方面,携手打造系列丛书、深化合作交流、共建学术阵地,围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探索创新合作。在学科建设方面,将共同探索机制创新,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以及学科基础生态体系建设的互利共进。在智库建设方面,建立交流合作机制,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联合研究;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推进两校师生互访交流。
  • ·

    天津工业大学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日活动

    2025-04-01

    3月31日是传统的上巳节,天津工业大学举办“天工上巳游园会 津门非遗进校园”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日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传统活动、非遗展演和互动体验,中外师生体验民俗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活动中,由共青团南开区委、共青团西青区委精选的11项非遗代表性项目走进校园,与天津工业大学19个校内文化基地联合打造“国风市集”,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等32个非遗市集展位依次排开,不仅有舞龙、武术、古琴表演,还有剪纸、书法体验和漆器书签、扎染方巾等文创礼品推介。学校汉服社、民乐团等社团进行了传统文化展演。学校教师和中外学子身穿汉服,在专门设立的古风古韵区合影留念,互赠“顺遂安康”的美好祝福。同日,来自美国犹他州的青少年访问团受邀来校体验京剧文化、漂漆技艺等活动,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促进中美青少年跨文化互动。“让民俗文化可听、可看、可感,民俗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更好传承。”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非遗进校园+研学实践+文创开发”的全链条育人体系,让青年学子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 ·

    天津科技大学春风送岗行动火热开展

    2025-04-01

    日前,天津科技大学第十二届校友企业(春季)专场招聘会与“津英就业”之天津科技大学联合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5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两场招聘会同时举办。杭州捷瑞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唯品会(天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天津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等78家企业提供岗位1600余个,校友企业与地方优质企业齐聚,为毕业生带来多元化就业选择。本学年,天津科技大学着力搭建“校-地-企-友-家”五方联动的就业服务“矩阵群”,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支持。自3月开展春风行动以来,已举办9场大型线下双选会、3场线上双选会及43场校园宣讲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岗位1万4千余个。4月,学校还将举办5场双选活动,组织制造业、信息技术、金融、教育等多个领域企业入场招聘,充分满足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