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国内教育
国内教育
  • ·

    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

    2023-08-29

    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开展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的通知》,部署在上海市、山东省、青海省、福建省厦门市、湖南省常德市、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市、重庆市云阳县等省、市、县10个地区开展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启动实施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旨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通知》“开展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的相关要求,鼓励支持地方探索深化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加快构建现代教师队伍治理体系,推动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选择的10个试点地区,覆盖了东、中、西部不同区域,涵盖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等不同类型,包含了省级、地市级、区县级等不同级别行政区划,考虑了人口流入和流出不同地区情况,兼顾了不同教育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便于形成试点经验并推广实施。此次试点着眼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全链条协同创新为目标,以推进教师培养发展、师德师风、综合管理、待遇保障等综合改革为着力点,推动各地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系统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下一步,教育部将加强试点实施过程中的跟踪指导,推动试点地区做好组织实施,及时总结宣传推广试点经验和典型案例,推动改革试点取得实效。
  • ·

    教育部召开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

    2023-08-29

    8月28日,教育部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嘉毅出席会议并讲话,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秦国文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指出,教研制度是中国特色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会议要求,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基础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教研系统必须立足职能定位,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在“五育并举”、课程实施、减负提质、心理健康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质量评价、教育数字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更好发挥专业支撑作用。会议强调,要健全教研体制机制,努力构建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教研机构为主体、中小学校为基地、相关单位通力协作的教研工作格局;要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教师和教研员任职“旋转门”制度,打通教师和教研员职业流动通道;要完善教研保障机制,把教研工作经费纳入各级教育事业经费预算,将教研工作纳入督导评估体系,切实改善教研工作条件;要创新教研工作方式,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开展研究,鼓励区域间加强协同教研,落实教研员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联系点制度,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面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积极探索教研模式改革。会上,10个地方和学校介绍了教研工作典型经验,教育部有关司局和单位介绍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及中考命题评估的有关情况。教育部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各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 ·

    三部门开展高校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

    2023-08-29

    为积极构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育人体系,引领大学生积极投身科技志愿服务事业,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日前联合印发通知,共同开展2023年度高校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工作。根据通知,2023年度高校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工作将发挥大学团委、科协作用,积极成立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队,结合学生成长需求和社会需要,确定服务方向、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引导各高校、研究院所将科技志愿服务与学科培养、定点帮扶等工作紧密融合,引导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学雷锋纪念日等时间节点走进基层一线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同时,由大学团委组织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队主动与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科技类场馆和中小学校建立结对关系,常态化开展各类馆校结合科技志愿服务;引导大学生志愿服务队走进基层深入开展长流水、不断线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择优支持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队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围绕国家战略和民生需求,开展主题鲜明、覆盖广泛的科技志愿服务项目。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和高校院所要积极开展培训研讨,推动大学生科技志愿者和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工作者提升政治素养、增进群众感情、掌握相关技能,提高科技志愿服务能力水平;建立常态化服务保障机制,积极为大学生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工作条件。
  • ·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落幕

    2023-08-28

    8月25日上午,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联合主办,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承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在浙江省嘉兴学院落下帷幕,来自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50余名选手参加了全国决赛。本届比赛覆盖范围广,形成了全国性多层级教学竞赛体系,学科组别和参赛人数不断增加。竞赛分省内选拔赛和全国决赛两个阶段,近110万名中小学青年教师参与了各层级的竞赛。经过决赛的激烈角逐,25名青年教师分获五个组别的一等奖,50名教师获二等奖,82名教师获三等奖。其中,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顾丹凤、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徐雪姣、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柯希湖、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周舟、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汪颜质子等5名选手分获小学组、中学语文组、中学数学组、中学英语组、中学思想政治组五个组别的一等奖第一名。近年来,全国青教赛不断完善竞赛的组织体系,在学科设置、竞赛规则、评分标准等方面不断优化。与此同时,竞赛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决赛已初步建立了从报名、材料提交和审核到评委评分的竞赛工作系统。在此基础上,竞赛激励机制不断完善,通过比赛搭建了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平台,在推动青年教师积极研究教育教学、提升教书育人本领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对于全国决赛所有获奖选手,教育部将在教师职称评审中体现教育教学实绩,在相关荣誉表彰等方面予以倾斜。全国总工会将对各组别一等奖第一名且符合条件的选手,在“五一”表彰中按程序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

    教育部召开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工作部署会

    2023-08-28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2023年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第五次集体学习和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国优计划”)实施,8月24日,教育部组织相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首批试点高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召开“国优计划”工作部署会,进一步明确“国优计划”工作思路,交流实施方案和落实举措,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嘉毅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要深刻认识启动“国优计划”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健全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大意义,要求准确把握“国优计划”培养中师范院校与其他高水平院校的关系,“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与其他教师培养专项的关系,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的关系。会议提出,要加强统筹领导、做好管理服务、强化从教支持,认真做好“国优计划”组织实施工作,通过试点探索经验,强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教育强国建设基点。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厅6个单位负责人作交流发言。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相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首批试点高校负责同志等,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会议。
  • ·

    校外培训“监管护苗”2023年暑期专项行动扎实推进

    2023-08-28

    7月24日至8月11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应急管理部、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妇联等“双减”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组建了16个联合工作组,分赴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实地调研指导,确保校外培训“监管护苗”暑期专项行动扎实推进。调研期间,工作组分别在调研省份召开“双减”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暑期校外培训治理和专项行动工作情况介绍;聚焦校外培训机构较多的省会城市和群众举报投诉集中的重点城市,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133个县(区、市)开展实地考察,通过查阅档案资料,查看信息公示栏、培训环境、与机构负责人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培训机构资质证照、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时间、收费管理、预收费监管、从业人员、广告管控、消防安全、退费问题处理等情况,现场指导整改规范培训行为;组织记者对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培训机构违规收费等问题进行暗访,深挖问题线索。将明查暗访718家校外培训机构发现的违规培训问题线索,全部转交各地逐一核查处理。调研发现,各地按照暑期校外培训治理工作部署,迅速付诸行动、精心组织实施、有力有序推进,围绕隐形变异违规培训、培训机构收费不规范、群众“退费难”、安全生产风险等突出问题开展了全面排查整治。总体上,“双减”前“培训火热”问题在今年暑假前半段没有发生,隐形变异培训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培训机构收费进一步规范,培训退费纠纷得到有力化解,安全生产责任得以落实,前期治理成果得到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态势平稳。但同时也发现,一些违法违规培训问题仍然存在,治理任务依然艰巨,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一些机构和个人以“一对一”“住家教师”“高端家政”以及夏令营、研学旅行、托管班等名义违规开展培训,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转入“地下”,使发现和查处难度增大;一些机构存在超时段超限额收费、不使用合同示范文本、预收费资金没有全额监管等问题;一些地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和对标整改工作进度缓慢,一些机构尚未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统一监管。针对调研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工作组要求各地切实履行监管责任,继续聚焦重点任务,深化专项整治,做好暑期后半段专项行动工作。一是不断健全隐形变异培训的长效治理机制,特别是完善违规培训纳入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大查处力度,持续营造打击违规培训的高压态势;二是强化非学科类培训日常监管,加强暑期非学科类培训价格监测,严防机构恶意涨价,并确保参加培训学生安全;三是严格落实预收费监管要求,多措并举化解培训退费纠纷,推动培训机构全面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加快实现全流程监管,防范“卷钱跑路”“退费难”问题发生,维护家长和学生合法权益。
  • ·

    四部门部署强化秋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

    2023-08-28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切实加强2023年秋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部署强化秋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教育部门督促校外供餐单位和学校在开学前全面开展自查,加强防虫防鼠防蝇设备设施的检查,定期维护更新,堵塞设施漏洞。改善老旧设备和硬件设施,加强食堂的通风道等区域防鼠网的设置和维护。组织对校外供餐单位、学校食堂关键部位、关键设施设备、关键环节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结合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要建立清单,实行台账管理,限期及时整改。通知明确,各地教育部门切实强化行业管理责任,加强对校外供餐单位和学校的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督促学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和学校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各地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学校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统一组织招标,督促学校建立完善校外集中供餐、承包经营或委托经营准入、考核评价和退出管理机制。各地教育部门会同卫生健康、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根据年龄和生长发育特点,避免提供高盐、高油及高糖的食品,确保营养均衡。倡导学校食堂按需供餐,通过采取小份菜、半份菜、套餐、自助餐等方式,制止餐饮浪费。
  • ·

    教育部党组部署做好秋季开学安全准备工作

    2023-08-25

    8月23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主持召开党组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分汛期受灾省份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部署做好秋季开学安全准备工作。怀进鹏指出,受汛情影响,部分受灾省份学校不同程度受损,校园建筑安全、燃气用电、消防和实验室安全、校园食品安全等均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家庭受灾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当前正值秋季开学返校高峰,要进一步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督促各地各校全面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全力保障秋季学期正常开学、安全开学。怀进鹏强调,要慎终如始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稳慎做好受灾师生安置慰问、补偿救助等工作。受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学校灾后重建工作台账,全面摸清学校受损情况,加快推进校舍场地安全鉴定、修复加固和设备维修、卫生环境监测和防疫等工作。确实在开学前不能完成灾后重建的,要立足实际采取临时转移就学等举措,全力保障正常开学。各地各校要一体推进防汛救灾和校园安全治理,健全校园安全常规检查机制,持续深入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有效防范原发、诱发性自然灾害和次生安全风险。怀进鹏强调,要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统编教材。要精心组织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等教育活动,科学谋划新生入学教育和安全教育。要办好第39个教师节庆祝活动,充分展现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大力营造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 ·

    五部门联合开展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治理行动

    2023-08-25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管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工作方案,从即日起至今年年底,开展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此次行动旨在进一步规范学校(含托幼机构)、医院、养老院、机关等集中用餐单位食堂经营管理,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全面提升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水平。着力解决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不规范、制度执行不到位、厨房环境不卫生、食品安全事件多发等突出问题,推动集中用餐单位及其承包经营企业管理明显规范、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环境卫生明显改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明显减少,逐步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升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水平。方案提出,针对通风、防蝇防鼠防虫、冷藏冷冻等设备设施,库房、操作间、分餐间等关键场地场所,严格按照频次、监督检查操作指南等要求,加大检查力度,着力解决餐饮环境脏乱差问题。针对晨检、食物储存、餐饮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对照有关规范要求,重点检查索证索票、进货查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食品留样等制度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督促限期全部整改。方案还提出,严管承包经营行为。重点排查承包经营企业以及承包经营的食堂是否取得相应经营资质,是否依法签订承包经营合同,是否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履行食品安全责任,是否依照法律、法规、规章、食品安全标准以及合同约定进行经营。
  • ·

    2023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闭营

    2023-08-24

    2023年8月11日至19日,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顺利闭营。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81名学生、107名领队、教练员相聚绿茵场,其中来自西部地区学生223名。夏令营丰富多彩的活动安排,充分激发了营员们投身足球、顽强拼搏的良好品格,全程呈现出文化引领、体教融合、交流互鉴、提升技能、增进友谊的突出特点。本次夏令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体育和校园足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时代校园足球发展的新定位、新思路和整体要求,积极推进夏令营转型发展,从注重竞赛结果向享受竞赛过程转变、从单一赛事安排向丰富活动内容转变、从组织人员的教体结合向人才培养的体教融合转变。着力为学生打造享受足球乐趣、增长知识见识、感受足球文化、提高足球技能、树立文化自信的活动平台。本次夏令营坚持立德树人,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热情,组织学生参观关向应纪念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现场观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训练,近距离倾听冬奥冠军徐梦桃讲述成长故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邀请国家体育总局、清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有关单位专家作《从古代蹴鞠到现代足球》《与规则同行》《如何走好足球之路》等专题讲座。组织学生现场观看中超比赛,感受城市足球文化氛围,增长学生见识,开拓学生视野。抓好教学训练比赛,通过抽签重新组队,由不同地区教练员分别指导日常训练,由高水平教练员全程指导80余场比赛,通过学生自评、队友互评、专家点评,不断强化学生技战术能力。由原国家队主教练朱广沪、亚足联A级教练员讲师李春满驻营担任专家组组长,选拔组建男女代表队并巡回指导,与当地青训代表队进行友谊赛。中国女子足球国家队现役队员王霜、张琳艳通过视频寄语学生,陈巧珠等5名明星球员赴营区与学生交流互动、指导训练比赛,激励学生追逐足球梦想。本次夏令营由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大连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承办。为促进西部地区校园足球发展,还特邀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新疆喀什等地单独组队参加。参营学生、教练员一致表示,夏令营活动内容丰富,收获满满,对校园足球的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