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创新活力,加快推进我市“十项行动”落地落实,市教委联合6家相关单位制定并印发《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税务局关于印发天津市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举措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现就《通知》中的重点内容进行集中解答。
一、制定《通知》的背景和意义?
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各项创新创业赛事蓬勃发展,优质创新创业成果不断涌现。为推动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提升天津创新策源能力、增强市场经济活力、培养更多企业家后备力量,充分激发全市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活力,《通知》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和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的新举措,从8个方面制定了27条“硬核”举措,建立新型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整合凝聚多部门创新创业政策合力,搭建符合学生特点的多层次创业平台,与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紧密衔接,更好服务区域发展。
二、制定《通知》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深入了解情况,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积极研究制定和落实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及时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我市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制定本《通知》。
三、《通知》的研究、起草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通知》起草初期,市教委面向17家有关单位征求意见举措,整合全市各类资源,形成文件初稿。面向高校征求意见,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不断优化文件内容。成稿后,向各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先后10轮征求意见并达成一致,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无异议。经市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印发《通知》。
四、《通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聚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强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建立校外双创导师机制,与天开高教科创园联合开展赛事活动,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
二是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降低大学生创新创业门槛,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有效发挥国有企业作用,落实大学生创业帮扶政策,完善大学生创业社会保障机制。
三是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校内双创实践平台建设,推进校外双创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搭建双创培育平台。
四是推动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财税扶持政策。继续加大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情况作为资金分配重要因素,落实落细国家和我市出台的税费支持政策。
五是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支持。落实普惠金融政策,引导创新创业平台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参与大学生创业项目。
六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完善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双创项目成果转化,扶持优秀双创比赛项目落地。
七是办好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赛事。完善大赛可持续发展机制,有效发挥大赛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积极作用。
八是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
五、《通知》的特色创新点是什么?
一是健全完善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完善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批天津市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特色课程。建强双创导师队伍,在全市高职院校全部实行驻校企业家制度,鼓励高校自主设置岗位,引进优秀企业家担任双创导师。加强双创载体建设,遴选一批天津市双创导师培训基地,打造一批天津特色创新创业活动品牌,打通在职创业、离岗创业教师的职称晋升通道,解除教师后顾之忧。
二是整合凝聚多部门创新创业政策合力。统筹全市各部门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形成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揽子政策体系。共享科技资源,支持科研院所的大型仪器、实验室、图书资源面向大学生开放共享;加强供需对接,国有企业面向大学生发布需求清单,以“揭榜挂帅”方式引导大学生精准创新创业;落实帮扶政策,面向大学生发放创业房租补贴、求职创业补贴、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等。
三是搭建符合学生特点的多层次创业平台。在创业孵化器方面,建强“高校众创空间”,毕业5年内大学生均可免费入驻,帮助学生不出校门即可开展创业孵化。在财税减免方面,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在成果转化方面,发挥大学科技园和各类双创基地作用,为大学生创业团队和项目落地提供支持。在赛事路演方面,充分发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客马拉松”大赛等专业赛事作用,为学生提供“真刀真枪”的实战演练机会。
四是与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紧密衔接。加强研究协同,支持高校与天开高教科创园、大学科技园等联合申报“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课题”,开展高水平创新创业研究。加强教学协同,鼓励高校教师在天开高教科创园、大学科技园举办讲座,开展创新创业教学培训,将创新创业课程讲到创业实践一线。加强资源协同,支持高校教师到天开高教科创园、大学科技园在岗创业、离岗创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要求高校主动联合天开高教科创园、大学科技园建立稳定的培养实践基地,有关工作情况纳入市属高校绩效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