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天津教育 > 正文
优化学科专业 深化产教融合 提升服务效能
我市实施高等院校向企而行服务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来源: 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 2025-09-30 11:36

近日,市教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等部门,联合制定《天津市高等院校向企而行服务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9月2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专场吹风会,介绍这一行动计划的相关情况。

该行动计划聚焦“构建新型评价体系,推动高校更新发展理念,精准锚定国家重大战略与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围绕优化学科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服务效能等3个方面,明确了13条具体举措,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在学科专业布局、急需人才培养、重点企业服务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我市将推动学科产业对接,绘制学科专业—产业行业对接图谱,实施学科专业与产业链“适配工程”,推动二级学科、专业与重点子链精准契合,构建“人才供给—社会需求—高质量就业”三位一体闭环生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全面实施我市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实施方案,及时调整招生计划,将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学质量评估、办学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发布普通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灰白名单、高职专业建设三张清单,建设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推动高校联合企业,建设若干产教融合型学科交叉中心,孕育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面向未来产业,提前布局。

同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打造“高等院校+产业园区”模式。推广校企联合培养,深入推行订单班、学徒制等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布局产教融合平台,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院校支撑的运行机制。打造非学历培训项目品牌矩阵,形成“教育—产业—社会影响”的良性循环。加强校企双师培养,在聘任、教学、评价、考核等方面进行优化。打造优质教学资源,以校企合作形式建设新型项目式课程、打造实践教育平台、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市级人工智能教学与实践示范项目,遴选“人工智能+”典型案例,建设天津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服务管理平台,实现校企精准对接、用人需求智能匹配,实现校企共育AI人才。

此外,我市将以科技创新赋能技术创新,实施“千团千企2.0”计划,精准对接校企需求,推进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提高高校专利应用转化效率。以人才赋能产业发展,完善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出台高校“校招共聘”引才用才实施方案,组织“千名博士津企行”“访企拓岗促就业”等行动,建设10余个产业智库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以改革赋能成果转化,推进成果转化“三个一”行动落地见效,建立“中心+节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在天开园落地转化。以创业赋能企业孵化,深化我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高校师生利用原创技术创办企业,推动高校孵化一批科技型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针对公众较为关心的“如何保障高校学科专业与产业精准对接”这个问题,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梳理高校学科专业对接产业链情况,精准定位12条重点产业链和10个现代服务业领域,让高校清晰了解产业需求,建立图谱对接机制。布局一批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新兴交叉学科,淘汰一批社会需求明显不足、毕业去向落实率过低、不适应行业发展的学科专业。聚焦产业和行业急需的紧缺人才培养,引导企业参与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构建基于“职业能力标准—学术能力标准”的双轨育人目标体系,建立产业急需专业培育通道,实现高本硕博在人才培养上的贯通衔接,形成对应的研究生、本科、高职学科专业的人才精准供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