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天津教育 > 正文
天津财经大学将红色资源转化为鲜活课堂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25-09-28 14:04

新学期以来,天津财经大学以“行走的党课”“沉浸式思政实践”为载体,将红色资源转化为鲜活课堂,让金融报国的初心与爱国为民的信仰,在多元体验中融入青年血脉。

学校金融学院“行走的党课”团队走进曾见证中国金融从外资渗透到民族奋起转折的百年建筑开滦矿务局大楼。这座“活态”思政课堂上,既有19世纪末外资银行支票,也有盐业银行的账本残页,展柜里的每一张单据、每一份图纸,都镌刻着“金融强则国家强”的真理。“从被洋人骗取矿权到主导万亿级基金,百年反差让我读懂了总书记‘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论述的深刻内涵。”一名本科生党员在笔记中写道。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七十余名学子走进吉鸿昌故居“红楼”,触摸故居的砖墙,重温吉鸿昌将军英勇就义的历史。“这一幕让我深受震撼,我们必须继承他的爱国精神,为民族复兴拼尽全力。”一名学生说。学院还组织20名来自革命老区的“薪火传承人”新生代表,与参与暑期调研的在校生共同研读《天津抗日斗争史》,围绕“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展开讨论。

学校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微山路中学、天津财经大学附属小学联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联合天津市海河中学、天津市枫林路中学、天津市实验小学,开展大中小学实践育人一体化思政示范课“百年法治看天津”,通过“法治场馆+天津故事+师生双讲”的实践育人新模式,打造沉浸式场馆里的思政课。

“无论是行走的党课,还是沉浸式实践,核心都是让思政教育‘活’起来、‘深’下去。”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通过校地合作、馆校联动,构建“理论+实践”“课堂+现场”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在触摸历史、感受信仰中,将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