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天津教育 > 正文
我市高校“花式”迎接2025级新生
以“心”迎新 共启新程
来源: 天津教育报刊社、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 2025-09-08 14:35

9月6日、7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高校2025级新生开始报到,拉开了今年高校秋季迎新大幕。各校用最暖的布置、最热情的态度、最贴心的安排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恰似温暖的拥抱,让新生们强烈感受到学校的欢迎和天津这座城市的热情。

落地即可安心,迎新安排让新生到校无忧

针对新生最关心的如何找到学校的问题,各校官方微信发出了《新生报到必看》这样的推文,详解介绍了顺利抵达学校的路线和方法。同时,还安排了非常精细的接站服务。

天津大学在天津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设立校外迎新引导站,安排车辆运送新生前往卫津路校区和北洋园校区。南开大学推出了预约接站服务,新生登录飞书App,通过南开微应用-迎新服务模块,填写接站调查就可以完成预约接站服务。

连接天津商业大学公交站与勤俭道地铁站的334路微公交线路正式开通,打通了天津商业大学到地铁站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学校迎新还特地安排了本溪路地铁站到校内主要报到现场的接驳车。

天津音乐学院为让新生入学报到体验更顺畅暖心,在六栋学生宿舍楼前精心规划设立双通道报到点位,以“分流高效、服务贴心”为核心,将暖心关怀融入每一个服务细节。

考虑到立秋后天气依然炎热,天津仁爱学院在学生报到点设置了医疗站和家长休息处。后勤处开启暖心服务,为报到的学生及家长全天准备绿豆汤、纯净水等解暑饮品,当天食堂预留出数个档口,营业时间延长至22时,方便到校的学生可根据用餐需求现点现做。

氛围营造到位,小惊喜凸显仪式感

迎新的氛围打造,细节之处尽显学校的用心和用情。天津农学院以“思源寻迹,书章叙时”为主题,为新生准备了精美的校园打卡纪念册,突出校园文化特色,营造美育氛围,景画合一迎接新生的到来。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报到现场设置天软“新上人”打卡地,用软件记录新生报到排位和精彩瞬间。天津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迎新现场充满温情,巧妙运用828名2025级新生名字组合出“欢迎新同学”字样,以富有创意与温情的方式迎接新生的到来,让他们在踏入校门的第一刻就对学院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南开大学则推出了极具天津味儿的欢迎仪式,按照“上车饺子下车面”的习俗,食堂推出1000份天津打卤面请新生品尝。河北工业大学的新生在领取食堂电子校园卡后,系统会发放“迎新面”电子餐券。天津大学针对2025级本科新生宿舍,在9月6日至9月8日,推出洗衣房“10公斤滚筒洗衣机标准洗”档位免费洗衣活动。

经济困难不用愁,爱心礼包让入学无忧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来说,在国家和学校精心织就的帮扶网下,学校是成长求学最坚实的后盾。为让新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体验到家一般的暖心关怀,天津科技大学为100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每人发放爱心补助金300元。学校后续将通过奖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岗位、心理健康帮扶等多项措施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提供帮助。天津理工大学为新生特别准备了150份承载着学校诚挚欢迎与暖心关怀的“爱心大礼包”,助力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天理大家庭安心求学、勇敢追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新生报到期间开设了新生入学“绿色通道”,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提供“亲情式”入学服务。设置“绿色通道”服务站,精心设计服务流程和环节,分设学费住宿费缓缴区、爱心礼包(床上用品+军训用品)领取区、助学贷款办理区、资助政策解答区以及学校资助体系宣传专栏、医疗保险宣传专栏等“四区两栏”,保障学生入学无忧。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开通资助“绿色通道”,学院特设“至诚奖学金”“优秀教练员奖学金”,共同保障学生入校学习。

见面亮“绝活”,让新生感受学校“硬”实力

不少高校在迎新环节设置了让新生和家长眼前一亮的“彩蛋”。天津大学在今年新生报到时,新增了参观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及无人驾驶接驳车接驳2个环节。为让新生深入了解无人驾驶技术,车辆运行期间,天津大学无人驾驶汽车交叉研究中心专门配备由优秀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志愿者们不仅会协助引导乘车、维护乘车秩序,还结合车辆运行实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新生讲解无人驾驶技术的基本原理、研发过程以及学校在该领域的科研成果,激发新生对校园科研创新的兴趣。

在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迎新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智能机器人、机械狗与新生的互动,这些机器人与机械狗是学院最新研究改进的成果结晶。它们不仅能灵活操纵自己的四肢,做出蹲坐、奔跑等动作,而且能与现场学生握手、击掌,展现出高度协调性与精确度,让大家直观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天津音乐学院为让新生与家长提前触摸到校园的温度,同步上线现场观看开学典礼及民族歌剧《同心结》报名小程序,把“便捷”与“尊重”刻进细节里,诚挚邀请家长共上一堂思政大课,见证学生人生新起点的珍贵时刻。

“开学第一课”,红色基因与开学教育深度融合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市不少高校将红色基因与开学教育深度融合,为学子们打造了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开学第一课”。

南开大学迎新现场,校史讲解、“爱国三问”互动展示区、学校师生自主设计的“黑土蒙尘十四载·忠魂血沃万千重”东北沦陷与抗战14年图文展……新生们认真聆听、积极互动,让红色基因在新南开人的血脉中根植流淌。

天津城建大学开设了题为“天津红色记忆”的特色思政公选课,依托我市红色资源,通过讲好红色故事和建筑背后的烽火岁月,为学生了解天津红色文化打下基础,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中传承。

天津音乐学院以红色故事开启新学期“第一课”。作为迎新重头戏,师生共同排演的民族歌剧《同心结》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吸纳刚步入大学生活的新生加入排演队伍,引导新生回到艰苦卓绝、激情燃烧的奋斗岁月,让爱国主义成为艺术教育的底色,用艺术的语言宣讲红色文化、凝聚奋进之力。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迎新时公布了新学期推动思政课教学体系改革创新的举措:构建“全专业推进、全课程融入、全过程贯穿、全方位保障”的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