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农学院“植普赋能兴农、绿韵实践润心”实践团走进西青区精武镇燕南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植廉于心,法护成长”主题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植物科普为载体,通过“植物+法治+廉洁”的跨界融合模式,使抽象的法律知识与高尚的廉洁品格变得更加具象化,为青少年法治教育与廉洁品格培育开辟了生动鲜活的实践路径。
实践团运用“植物与法治”知识体系将法律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为根本,生动阐释种质资源保护、品种审定、经营规范等法律要义,将种子喻为“需要守护的成长者”,形象地阐释了法律对农业生产“源头活水”的保障作用。在生态法治环节,通过普陀鹅耳枥、银杉、水杉等濒危植物的生存故事,揭示了生态保护法对生物多样性的守护意义;针对加拿大一枝黄花、互花米草等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解析。聚焦身边的植物保护,让“依法护绿”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情景模拟与实践体验环节,通过模拟“如何应对非法砍伐”“遇到假种子如何维权”等具体场景,指导青少年学习掌握依法维权的关键步骤和证据收集技巧。以趣味形式开展“知识互动问答”,巩固法治廉洁知识,强化法治观念。在非遗金箔画制作实践中,青少年亲手创作以竹、梅、莲为主题的廉洁艺术品,将廉洁理念通过传统工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文化传承与品格培育的双重成效。实践团将廉洁文化与本地特色植物巧妙融合,精心制作了一系列文化印章。活动现场,特设了集章打卡活动,集章卡上镌刻着学校的校徽、标志性建筑以及富有代表性的农作物图案,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
此次 “植廉于心,法护成长” 主题实践活动,是依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植因有你”科普工作室)和天津农学院校园文化研究与建设项目形成,实践团践行“普法为民”的宗旨,创新探索将专业特色转化为教育优势。通过让法治精神与廉洁文化借助植物意象扎根青少年心田,既丰富了“八五”普法的实践形式,也为新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深化“理论+实践+文化”的教育模式,让法治阳光照亮成长之路,让廉洁清风涵养少年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