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天津教育 > 正文
天津市第十九届社区教育展示周暨2025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
来源: 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 2025-07-15 11:51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深入推进全民终身学习,7月14日至18日,我市举办第十九届社区教育展示周暨2025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本届活动周由市教委主办,天津科技大学承办,各区人民政府、各高等学校、天津开放大学、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主题为“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全市各区、各高校主要围绕全民尚学、全民尚技、全民讲堂、全民智学、全民展示等“五个全民”,积极打造地方性品牌学习活动、开展学习型社区建设活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行动、精心做好数字学习服务、合力开展多领域学习活动以及区校终身学习联合体社区老年教育服务等“六大板块”,举办22项市级主题活动和1000余项区级特色活动。

全民尚学 开展打造地方性品牌学习活动

按照“突出特色、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持续推动“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升级,深挖历史文化底蕴,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特色亮点,强化实践探索,在各个领域、不同层面创建一批符合时代要求、富有鲜明特色、示范带动力强、群众认可的品牌学习活动。积极开展沉浸式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家庭、群众生活,引导广大群众参与终身学习,积极激发群众学习活力,增强广大群众学习获得感。

全民尚技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行动

针对重点人群,结合实际需求,依托职业院校、社区学习中心和企业实训基地等平台,推动职业培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线上线下相结合,组织开展“技能大师在线课堂”“社区职业技能培训”等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开展“智慧助老”进社区活动,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积极组织引导涉农院校师生走进农村,服务乡村振兴。开展自主就业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活动等。

全民讲堂 深入开展学习型社区建设

持续树立和宣传工人、农民、退役军人、老年人等多行业、多领域“百姓学习之星”,广泛开展“能者为师”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终身学习榜样人物的引导、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实施“一老一小牵手读书行动”等专项行动,完善阅读基础设施。积极调动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共创符合当地实际、适应群众需求的社区学习活动,推动全民学习活动向基层延伸,打造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活动更精彩、氛围更浓厚的书香社会。

全民智学精心做好数字学习服务

推进学习资源整合与共享开放,精细设计线上学习活动,打造精品大讲堂课程,开展阅读分享等系列活动,满足群众学习需求,调动年轻读者参与热情。持续推进老年数字阅读推广工作,开设老年教育课程,打造友好、多终端学习界面,扩大大字版、有声图书资源供给。积极推出人工智能公益课程,不断提升全民人工智能素养。依托国家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和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持续组织开展线上学习活动,遴选典型活动集锦进行推广展示。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社区学习中心品牌课程共享行动”。依托开放大学体系开展“家校社共育数字化学习活动”,面向家政从业人员、社会公众实施“家政技能进万家”行动。在国家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开设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栏目,推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全民展示 合力开展多领域学习活动

积极协调各部门及相关单位,广泛开展社区教育成果展示、优秀文艺节目展演活动,开展具有行业和领域特色的多层次、多类型的读书交流、技能培训、闲暇教育等学习活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资源、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和学习活动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教育数字化、信息化手段,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学习活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打造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扩大活动覆盖范围和参与人数。

区校联合协同开展社区老年教育服务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开展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模式实践与探索,充分运用“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果,汇聚“三教”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建立高等院校与各区联动机制,积极落实《市教委关于加强区校终身学习联合体工作的实施意见》,将高校的师资、教学方面的各类资源引入到区、街镇、社区,促进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与社区教育资源融合互通,面向基层、行业、社区、农村和特殊人群提供学习机会和支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