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天津教育 > 正文
世界职业教育大奖国际研讨会暨第八届EPIP国际教育联盟学术年会在莫斯科召开
鲁班工坊联世界中国智慧育人才
来源: 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 2025-07-09 15:26

近日,世界职业教育大奖国际研讨会暨第八届EPIP(工程实践创新项目)国际教育联盟学术年会在俄罗斯莫斯科国立通讯与信息技术大学开幕。本次会议以“鲁班工坊联通世界, EPIP赋能教学”为主题,中俄两国教育官员、院校代表、相关行业企业、教育研究机构代表莅临会议现场,亚非欧多国教育专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共同交流经验、见证成果、谋划发展。

市教委副主任罗延安在致辞中回顾了鲁班工坊自2016年起源于天津以来,已在30个国家落地,通过EPIP教学模式为各国培养数万名技术技能人才的成果。针对全球数字技术革命下的职教发展机遇,他提出三点倡议:一是通过鲁班工坊等平台共筑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二是深化“五业联动”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共拓产教融合的发展路径;三是建立中外联合质量保障机制,不断检验EPIP在各国的教学成效。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副主席、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金刚在致辞中介绍,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于2024年正式成立,成员覆盖43个国家和地区的89个机构,旨在构建全球职教互学互鉴平台。他强调,2024年以EPIP为核心内涵的中国“鲁班工坊”斩获首届世界职业教育大奖,这是对全球34个鲁班工坊的肯定。依托EPIP研究与推广中心和EPIP国际教育联盟,已在20个国家布局30个教学研究中心、应用推广中心、功能拓展中心、教学示范中心和认证试验中心,推动了中国工程实践教育模式走向世界。

EPIP国际教育联盟秘书长、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魏炳举在《鲁班工坊联通世界,EPIP赋能教学的工作报告》中总结了联盟一年来的工作成效,特别是在积极应对全球职业教育变革优化布局,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EPIP认证试验、资源开发、师资培养、科研与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拓展全球合作网络、完善国际认证、融入 AI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及参与全球职教治理工作提出了展望。

学术年会现场发布《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解析》(泰文版)、《鲁班工坊纵览与博观》(俄文版)两部专著,同步预发布“鲁班工坊国际发展研究系列丛书”首批成果,包括《欧洲鲁班工坊标杆项目》《非洲鲁班工坊标杆项目》《鲁班工坊教学模式: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研究》(中英)等四部新作。该丛书系列入选“202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系统梳理了鲁班工坊在四大洲的实践逻辑,展现EPIP教学模式的全球化应用成效。

主题报告环节,中外专家围绕EPIP的本土化实践展开深度交流。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分享“EPIP赋能职业教育‘津电’育人模式”,展示了中国院校通过项目式教学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经验;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以“EPIP中心”为切入点,阐述其在教学研究、师资培训中的多维创新价值;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介绍了EPIP赋能职业院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特别是EPIP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实践;中国深圳市物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介绍了人工智能机器人EPIP教学设计与实践。俄罗斯莫斯科国立通讯与信息技术大学、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泰国大城技术学院、埃塞俄比亚的斯亚贝巴大学、肯尼亚马查大学等学校在线分享EPIP在智能制造、数字技术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教育部鲁班工坊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EPIP教学模式的创立者吕景泉作题为“服务发展、面向世界: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的主旨报告。他表示,EPIP历经二十余年探索,融合中国“格物致知”教育理念与现代工程实践,形成了“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项目式”的核心内涵。从2002年“核心技术一体化”的专业建设,到2016年首个鲁班工坊落地泰国,再到如今全球30余个EPIP中心的布局,该模式已成为中国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模式体系、标准体系、资源体系“走出去”的实践典范。

“EPIP是源自中国、服务世界的职业教育方案。”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在主旨报告中强调,未来将依托鲁班工坊国际发展研究中心,深化EPIP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标准化建设与资源共享,推动全球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

本次学术年会的召开,不仅是EPIP教学模式国际化实践的阶段性总结,更开启了中俄职业教育合作的新篇章。随着EPIP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中国职业教育正以更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世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