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天津教育 > 正文
天津高校赋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交流会暨千团千企校企合作对接会举行
来源: 天津教育报刊社 发布时间: 2025-06-30 15:22

6月28日,由市教委主办的天津高校赋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交流会暨千团千企校企合作对接会在天津理工大学举行。此次交流会作为我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激发高校科技团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促进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切实让科技创新成果滋养城市,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津作为全国首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之一,正全面推进以人工为引领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迫切需要科技创新成果的强力支撑和高素质人才的持续供给。市教育两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高校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聚焦优势领域、重点方向,持续推动高校和本地产业深度融合。一是加强高校相关前沿基础学科建设,构建人工智能特色学科体系,积极培育交叉复合型人才;二是畅通产学研用人才链,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和原始创新,在智能语音、图像处理、智能控制、智能制造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三是全面实施“千团千企融合创新计划”,积极推进成果转化“三个一”行动,以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以协同创新团队为载体,以实际项目合作为抓手,推动高校和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共研产业技术难题、共享创新资源,为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生态贡献“教育力量”。

活动现场,企业带着“技术需求”,高校带着“闪亮成果”,双方并肩而坐直接沟通,共同搭建起打通实验室与生产线“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桥梁。高校既是这场交流会的成果发布方,也是企业重点观察的对象。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用科研创新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我市高校积极作为,奋力争先。

天津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近年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切实推动成果转化落地。2020年牵头建设西青大学科技园,在支持科技园建设过程中,学校深入构建“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贯通机制,以产业需求为出发点,以基础研究为支撑,发挥学校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半导体集成电路联盟、海洋能源专业委员会、天津市新能源产业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等平台的资源积聚优势,助力标志性成果孵化和产业化,目前已推动形成4个“亿元级”项目群,服务天津新质生产力建设。学校逐步构建“校内培育—园区孵化—产业发展”多层级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多维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促进创新创业。陈胜勇说:“我们将继续深入落实‘千团千企融合创新计划’,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协同攻关,打造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成果。”

交流会给企业技术需求打造了精准匹配的平台。天津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在开发新型船体焊接机器人,由于需要应对各种个性化的焊接难题,急需为机器人配上“大脑”和“眼睛”, 公司此次正是带着这样的需求来到交流会现场,在了解天津各高校的创新成果后,发现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相关团队的成果有进一步合作的可能。“这样的交流会拉近了企业和高校的距离,有效提升了寻找企业急需的科研成果的效率,而且会上还有院士专家分享行业前沿内容,对于我们开发展品和判断行业走势都非常有帮助。”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天津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在多源传感数据融合、抗干扰算法上拥有多年研究经验,这些正是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目前开发的室外人员轨迹定位项目所需要的。

本次对接会创新性设置了“需求发布—成果推介—交流对接—现场签约”全链条环节,高效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作为企业代表的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率先登台,现场发布技术需求,向高校科研团队抛出合作的“橄榄枝”。天津理工大学作为高校代表,详细介绍了科研团队的优势和可转化的成果,积极寻求企业的合作参与,加速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高效的对接也迅速结出硕果,河北工业大学与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天津理工大学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中国民航大学与天津云际航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天开长禾(天津)概念验证管理有限公司四对校企伙伴现场成功签约,为未来的技术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