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关键期,我市高校正各展所长、加紧工作,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全方位支持,特别是针对有就业意愿但就业困难的学生,学校通过一系列精准服务举措,面向困难学生开展有温度的就业帮扶,促进毕业生尽早实现高质量就业。
天津科技大学实施“四级就业包联制度”,全校帮扶责任人构建起“周周有沟通、人人有方案”的精准帮扶机制,从梳理求职进度条上的“卡壳点”,到剖析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的“错位处”,再到定制“简历精修—面试模拟—岗位适配”的全链条方案,形成“一人一策”帮扶台账,为每名困难学生量身打造就业“助推器”。“我校将帮扶学生就业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实践内容,明确纳入教师育人职责范畴,通过‘考核驱动+激励引导+精准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打造从政策落实、过程管理到成效评价的全周期帮扶体系,为困难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保障,全面推动学生就业从‘被动匹配’转向‘主动适配’,就业质量从‘解决基本就业’向‘促进职业发展’提升。”天津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说。
天津理工大学持续关注残疾毕业生就业,依托教育部“宏志助航计划”等,为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学校在帮助面临就业困境的学生时,一方面充分梳理其个人特点、家庭情况、专业知识水平、求职意愿等,针对性制作求职简历、分析自身优势、重拾就业信心;另一方面,通过学院合作企业、校友资源、访企拓岗活动和专业教师推介等,从“根据需求投简历”到“带着学生简历谋岗位”,多方努力,帮助学生成功就业。“帮扶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是我校的重要工作内容。”天津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近4年来,学校通过“宏志助航计划”培训基地,创新构建“5模块10主题”体系,在全市累计培训1540人;同步实施该校“志远逐梦”毕业生就业帮扶计划,4年助力3900余名重点群体毕业生成功就业。
天津师范大学聚焦重点群体就业帮扶需求,近日联合天津市北方人才培训中心开展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初级)与数字化管理师技能培训。此次培训以精准课程设计为根基,通过校内集中培训强化技能实操,并联动多维就业服务体系,重点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就业竞争力薄弱及残疾毕业生等特殊群体,旨在顺应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行业变革需求,培养掌握核心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有效破解重点群体“技能适配难”困境。培训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内容涵盖机器学习框架、数据收集等核心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可获得专门机构颁发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助力毕业生就业提技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