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学院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紧扣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大力发展“AI+智慧农业”,助力中西部合作深入开展,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径,多方位赋能智慧农业建设,为教育强国、农业强国建设持续贡献力量。
在中西部协作机制支持下,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繁珍团队在甘肃庆阳实施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庆阳市传统农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
团队深入庆阳宁县果园,依托当地矮化苹果生产基地,通过部署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苹果土壤墒情和生长数据,基于AI技术建立矮化苹果生长模型;构建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果树需肥需水模型,实现水肥精准调控;建立数字果园管理平台,开展矮化苹果生长模型肥水决策技术示范与培训,推进庆阳苹果产业优质发展。通过项目实施,减少灌溉用水量20%以上,节约肥料10%以上,亩产量提高5%至10%,示范苹果面积1万亩,为庆阳苹果产业数字化升级提供示范样板。
同时,王繁珍领衔的智慧农业研究团队成功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湖羊智慧养殖领域,致力于个体识别与生长动态监测两大关键问题的研究与应用,为传统畜牧业的升级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针对传统湖羊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个体识别依赖于耳标号、生长监测依靠人工记录等效率低下、误差较大的问题,王繁珍团队自主研发“湖羊AI慧眼系统”,集成了智能硬件与算法模型,实现了湖羊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通过摄像头与AI视觉算法的结合,系统能够迅速且准确地进行“羊脸识别”,有效解决了身份混淆问题。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系统能够自动分析羊只的体尺、体重信息,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测量方式。与甘肃中盛华美羊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作,在该公司进行了示范应用,实现了技术落地,效益显著。
学校先后加入天津市信创产教联合体、天津市教委指导的京津冀软件人才培养基地成员单位、天津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协同发展联盟,获批全国第五批“麒麟工坊”实训基地共建单位,获批openKylin开源社区会员,获批中国电子劳动学会校企合作委员会“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人才培养工程”首批基地。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与行业先锋企业华为公司开展教学合作,加入华为鲲鹏计划、华为昇腾计划,共建课程2门,提升数智化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积极打造“助头拖尾”科研梯队建设模式,多方位赋能智慧农业建设。目前,学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组建了数字乡村与智慧农业研发团队、畜禽智能化生产团队、智能控制与大数据技术团队、智能化水产养殖团队等4个教学科研团队,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肉鸡数智化环控立体高效养殖技术”被列为农业农村部2024年农业主推技术,在农业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关键技术研究领域,特别是在智慧畜禽、智慧渔业的研究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多领域、多途径赋能乡村振兴。
下一步,天津农学院将继续推动智慧农业领域方向的研究,不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推动更多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推动“AI+”农业新质生产力多领域多途径赋能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智慧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