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天津教育 > 正文
我市教育系统开展系列清明节主题活动
追寻最闪亮的精神坐标
来源: 天津教育报刊社 发布时间: 2025-04-07 12:38

清明节期间,我市教育系统积极行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清明节主题活动。各学校以“清明祭英烈”为契机,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各类特色活动,挖掘清明文化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借助这一传统节日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

一、清明祭英烈  厚植爱国情

我市各学校纷纷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思政活动,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组织学生赴红桥区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英烈  纸鸢传深情”主题活动,通过沉浸式思政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学生放飞亲手制作的风筝,传递赓续革命薪火、勇担时代使命的信心与决心。

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思政课堂形式,滨海新区塘沽博才小学组织师生代表前往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开展“缅怀先烈志  领巾映童心”主题队日活动。活动以“行走的思政课”为主线,由小学生讲解员全程宣讲,以一场沉浸式红色教育,让红色历史“活”起来,为思政教育注入新活力。

宁河区俵口镇方舟小学是于方舟烈士的母校,学校深挖身边的红色资源,组织开展了以缅怀于方舟烈士为主题的清明节祭扫活动。由本校学生组成的方舟解说团,在活动中为大家讲解于方舟烈士的生平事迹。学生们在于方舟烈士纪念碑前献上鲜花,表达无限敬仰与哀思。

二、感生命美好  生敬畏之心

我市多所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坚韧与美好,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滨海新区塘沽新港第四小学与北仑里社区联合开展清明祭扫活动,立足生命教育,通过讲述“不一样的人生”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正视生活中的坎坷和挫折。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制作一束寄托哀思的花束、煮一枚清明时节特有的艾草蛋、种一颗代表希望和新生的种子……通过丰富多样的心育活动帮助学生探寻生命的意义。

静海区北京师范大实验学校组织全体初三、高三学生共600余人开展远足活动。学生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书写成长,用行动诠释青春的意义。同时,为激发学生的热情,学校在团泊湖入口和观鸟平台,分别设置了拔河比赛和“一飞冲天”定点拍照两个互动环节。

三、扬传统文化  润美德少年

我市多所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扶轮中学在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举办“传承文化,乐享上巳,美育同行,共启合欢”主题美育活动。活动现场复原古风投壶场景,纪念馆的讲解员以李叔同“器识为先,文艺为后”理念为引,为学生讲述投壶从周代射礼演化而来的历史渊源。学生们领悟先贤教育精神,展示才艺,将美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东丽区丽泽小学小红花观鸟团队开展以“我眼中的鸟”为主题的传统风筝绘制活动。用环保颜料在空白风筝上勾勒飞鸟之美,用行动传递生态环保理念,让传统文化与科学知识在活动中内化于心。

武清区汊沽港镇港韵幼儿园小班小朋友用废旧纸张团成大球,开展活力四射的蹴鞠嬉戏。中班小朋友手持画笔发挥想象,在鸡蛋上绘出缤纷多彩的画面,进行别具一格的“撞蛋”游戏。大班小朋友手绘各种各样的风筝,带着美好的祈愿放风筝。小朋友们在古诗《清明》中一起探春寻春,用自己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发现春天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