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天津教育 > 正文
天津美术学院用人工智能推进艺术与科技交叉融合
来源: 津门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03 12:13

天津美术学院积极搭建艺术家与科学家、科研机构、创新企业的工作平台,促成艺术家和科学家携手,助力和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教学研管服各领域工作,构建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学习机制,优化校园管理、教学和科研管理水平提升,积极构建教育部提出的“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研、以智助管、以智助服”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育人模式。

一、首开人工智能艺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在全国首开人工智能艺术学院,让数字素养和人工智能技术掌握能力成为艺术院校的新型基础并滋养传统美术学科,推动科技与艺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目前,学院增设2025年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包括“脑科学与智能艺术研究”“数据艺术与生成艺术”“元宇宙与游戏化学习”“智能体艺术与机器人设计”等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内容,将培养“人工智能艺术专业方向”人才付诸教学实践,在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中尚属首例。

二、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学院推出为期3周的人工智能通识课,该课程面向全校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新生开放,通过《人工智能地图》《机器人艺术》《NLP 与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与安全伦理》《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与科技艺术》等15场理论讲座与AIGC创新应用指导实践课程,使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技术范围,与艺术生态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应用场景、安全伦理等方面的问题有了基本了解,并激发学生探索艺术与AI交互的新创意。

三、推进人工智能艺术创新

学院搭建人工智能艺术实体性新型研发平台,该平台以学科交叉为特色,设立脑科学与智能艺术、数据艺术与生成艺术、元宇宙与游戏化学习、智能体艺术与机器人设计四大核心实验室,形成覆盖智能艺术全链条的研究体系。依托校企双导师制教学机制,深度衔接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推动人形机器人设计、智能交互艺术等领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将于2025年4月正式启用,成为京津冀地区艺术科技融合发展的示范性载体。同时,在河北区政府支持下,天津美术学院联合中国科技馆、中国科学技术传播中心等国家级机构及20余家科技领军企业,整合政校企三方资源,于河北区意式工业园建成占地1100平方米的实体化创新基地。

平台的搭建和实体化创新基地的建成,是天津美术学院深化“新艺科”建设、推进艺术与科技交叉融合的重要实践成果,标志学院在艺术教育数字化转型中迈出关键一步,不仅为区域文化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更通过培育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助力国家文化科技融合战略的落地实施,彰显了艺术院校服务社会发展的时代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