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强国和教育强市建设中,我市高校积极作为,发挥科教资源汇聚优势,践行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坚持“四个面向”,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国家、天津发展大局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为教育强国和教育强市建设贡献高校科技力量。
一、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全力打造“新成果”
锚定教育强国和教育强市目标,我市高校充分发挥在各自学科优势,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主动服务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需求。天津医科大学坚持产学研融合,对接天津12条重点产业链发展,以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立天津医科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立成果库,形成学校、学院、大学医院“一盘棋”的工作模式,提升学校成果转化能力。
天津理工大学整合学校优势创新资源,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整合功能晶体材料等相关优势学科资源,大力推进与山东大学等单位联合重组“晶体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力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基地。
天津科技大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学校与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项目进行科技攻关,共建了天津科技大学——中科院工程生物学院及未来技术学院,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一系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年来在工程生物学相关领域投入科研经费近3亿元,产生了一系列自主创新科技成果。
二、积极发挥学科优势,亮出喜人“成绩单”
我市高校聚焦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需求,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实打实的成效和亮眼成果,展现了天津高校的科技力量。天津医科大学科研团队成果服务社会科技经济发展,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出我国第一款基于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的新冠疫苗,以2800万元实施成果转化;专利成果以专利许可使用方式实施转化,获天津市专利金奖、国家专利优秀奖;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成果以专利许可形式转化,合同金额达1.05亿元。
天津科技大学近年来在工程生物学相关领域投入科研经费近3亿元,产生了一系列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学校联合有关单位以“聚合物熔体纳米纤维绿色高效制造技术及应用”项目获评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参与国家载人航天工程项目“空间站机械臂维修专用工具”研究,为该专用工具的成功研制做出重要贡献,有关产品在神舟飞船载人飞行任务中得到应用。
天津城建大学科研团队不断挑战大跨桥梁施工技术极限,服务的桥梁建设项目多达百余项,涵盖国内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出基于机器视觉的非侵入实时监测技术,为“智能建筑”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研发了应对高海拔、大温差恶劣环境的混凝土材料,服务川藏线建设;研发铁路路基差异沉降防治技术,应用于“一带一路”波兰E75铁路项目……
三、在城市发展中勇担重任,唱响科技创新“主旋律”
在我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中,高校主动作为,争当主角,唱响了天津高校科技作为的主旋律。天开高教科创园作为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的重要一环,天津医科大学积极响应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把建设天开园作为学校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目前已完成公司注册9项,涉及疫苗研发、药物研发、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领域。成立天津医大科技园公司,面向天开高教科创园开放共享图书馆和共享大型仪器科研平台。全力做好天开高教科创园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千团千企”,建立长效机制,多渠道与第三方产业孵化公司对接,举办校企精准对接活动,促进与企业及投资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
天津理工大学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创新端着力破解制约成果转化的制度枷锁。2019年,成立市属高校首个正处级技术转移机构——先进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获批天津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2020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建设高校,牵头建设西青大学科技园,推动天开园西翼建设,并被列为天津市科技局“高校院所重大成果转化平台试点”单位。2021年,被列为“天津市成果转化试点单位”,牵头建设的西青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首批市级大学科技园。
天津科技大学推进大学科技园扩容升级、提质增效,健全科技园运营和企业入园孵化机制。加强高价值专利导航和布局,加快技术转移机构队伍建设,加强与成果转化社会机构的合作,推动更多师生校友创新创业、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首批天津市大学科技园,连续两年获天津市绩效考核评价优秀。现有孵化载体2.8万平方米,已成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首站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地。
天津城建大学持续发挥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生态城市、智慧城市、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大学科群力量,设立了红色文化遗产研究、清洁能源、人工智能、智能机电装备等一批跨学科创新研究院,建设了天津市新型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中心,助力城建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2024年6月,在天津举行的2024年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10项城建领域的特色科技成果一经亮相,立即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恰是学校助力城建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