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天津教育 > 正文
我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高质量发展
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普惠性
来源: 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 2024-12-04 11:28

2008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公平普惠这条主线,实施三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提升改造办学条件,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发展,有效保障了教育机会公平。2015年,天津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评估认定的省市。进入新时代,“上好学”成为人民群众最大的期盼。

我市教育部门将工作重心从基本均衡转向优质均衡,通过“组合拳”持续实施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工程,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我市基础教育也走出了一条扩优提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兄弟区牵起来

2023年,蓟州区中小学、幼儿园70名干部教师走进和平区挂职锻炼,跟班、跟岗学习先进理念方法,通过进班听课、集体教研、参与培训、参加学校特色活动等方式,学习和平区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这样的深入交流,两区已进行了4年。2020年,和平区与蓟州区结成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随后,两区干部教师实地互访、学生线上线下交流成为常态。

目前,天津中心城区之间及中心城区与其他各区结成16个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建立了教育协同长效发展机制,在战略规划、学校管理、学生思政、课程建设、教师发展、“五育”育人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借助中心城区教育优势,整体带动环中心城区和远城区教育提升品质,实现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合作校办起来

2022年,市教委和红桥区政府签订《推进红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框架协议》,支持天津市第一中学、耀华中学、新华中学和天津市实验小学等市直属学校落地红桥,助力红桥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天津市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工程首个落地项目,耀华中学红桥学校于2023年建成并实现高质量招生。耀华中学选派优秀教师到红桥学校任教,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红桥区也选派三批教师到耀华中学顶岗任教,在学生管理、课堂教学方面充分学习耀华中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耀华中学红桥学校建校一年多来,成绩斐然,已成为全市合作办学的标杆。”红桥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更多学校,从“一校优”到“校校优”,市教委与各区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市直属校与各区开展合作办学,共享优质教育品牌和资源。此外,全市各区义务教育学区化办学比例达到100%

三、集团校强起来

目前,我市成立基础教育集团101个,集团成员校共计411所。教育集团遵循“七同”原则,即文化同源、管理同步、教师同研、资源同享、学生同学、质量同评、活动同行。加入集团后,很多过去的普通校很快展现出不普通的面貌。

20243月,天津市实验小学牵头天津港保税区空港实验小学、天津市实验小学滨海学校、天津市实验小学津南学校,成立天津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有了天津市实验小学的鼎力帮扶,我们的办学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学校面向家长进行的随机调研满意度高达100%。”天津市实验小学津南学校相关负责人说。

四、好老师转起来

为了让学生遇见更多好教师,我市积极开展教师交流、校长轮岗工作。近年来,全市交流教师达3.4万人次,其中骨干教师占比55%以上,轮岗校长2500余人次。

“今年,天津有6个区通过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通过率位居全国前列。根据近几年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全市八年级学生的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测试成绩均位于全国前列。有关研究也表明,天津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程度居全国第3位。”市教委主任荆洪阳表示。

现如今,无论是从中心城区到边远农村,还是从滨海新区到山区、库区,在这套“组合拳”的实施推进下,我市基础教育区域、城乡、校际间的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之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