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天津教育 > 正文
中国民航大学首届国际课程周落幕
以国际化视野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
来源: 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 2024-08-21 10:19

近日,中国民航大学首届课程周活动圆满落幕。15位外籍教授、行业专家,12门高层次、高质量、高标准的全外语课程,吸引众多中外学子积极参与。

本届国际课程周授课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来自美国普渡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的一流学者,以及来自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等国际航空组织和机构的行业专家汇聚一堂,每门课程均配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中方教师进行辅导,形成了一支多元化、国际化的教学团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课程中,学生与专家教授进行深入对话与思想碰撞,获得宝贵的收获和启发。专家教授不仅分享了前沿的理论知识,还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工程实践,为学生展示了如何将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国际课程周活动是中国民航大学以国际科研合作助推人才培养的生动实践。过去三年间,学校获批的国家和天津市外国专家项目实现了量的增长与质的飞跃,获批项目共计19项,累计引进海外专家41人。自2022年起,学校参照国家外专项目的管理办法,设立了校内外专引智项目,用以资助我校教师与海外专家开展国际交流、科研合作项目预研和所在地国际化课程建设等活动,并为申请国家外专项目、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和学生联合培养项目等做好前期准备。截至目前,已支持立项28个,引进海外专家33人。

依托外专项目,学校教师与一批世界知名院校和国际航空类组织、民航主管部门、航空制造业和航空公司的教授、专家开展科技创新合作,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不断提升科研国际合作水平,夯实创新型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基础。过去三年间,境外专家累计在校开展80余场高水平学术讲座,众多学生从中获益。海外顶尖学者和行业专家的参与,使得学生不仅能够直接接触和学习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科研方法和行业实践,还获得了参与国际科研项目的机会。专题讲座与基础理论研究相结合、课程教学与科研创新相结合、海内外教师同授课的教育模式,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国际视野,为将来在全球化背景下探索职业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本土教师团队能够吸收国际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思路,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实现了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的互融互促。

首届国际课程周的顺利举办,标志着中国民航大学在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周的学术交流和文化融合,加深了校园的学术氛围,激发了师生对国际视野的追求和对前沿知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