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援建的西藏昌都市卡若区第一小学里,近600名西藏孩子无忧无虑地成长、学习。这其中,90%以上的孩子来自附近15个乡镇的困难农牧民家庭。
卡若区第一小学位于昌都市卡若区野堆村,学校总占地面积26亩,除教学楼外,还建有学生食堂、宿舍、教工宿舍及地下停车场。学校2020年7月完工并投入使用,规划在校生810人。学校的开工建设得益于国家对西藏教育扶贫事业的高度重视,更得益于天津市的大力支持。昌都市卡若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说,该校的建成,大大缓解了昌都市城区学校的招生压力,让广大农牧民子女享受到更优质、更均衡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为昌都市卡若区野堆村、生格村、利民、德吉等社区适龄儿童受到更好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津援藏工作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卡若区第一小学建设项目总投资7955.23万元,其中天津援藏资金4400万元、本级自筹3555.23万元。学校的德育陈列室、藏文书法室、汉文书法室、音乐舞蹈室、图书阅览室等功能室非常受学生欢迎。据悉,除了设施援建,本市教育援藏团队始终坚持“输血不如造血”,围绕打造一批“用得住,留得下”的教师队伍这一原则开展工作,优中选优与本地优秀教师组建津昌教研团队,形成合力取长补短;对课堂教学、校内教研等工作“问诊把脉”,科学制定方案。
在昌都市实验小学,孩子们多年来沐浴在组团式教育帮扶的阳光中。为促进昌都智慧校园建设,近年来,天津援藏工作队调拨500万元资金帮助昌都市实验小学更新监控系统、信息技术教室,提升改造平板电脑教室、红外线感应自动跟踪录播教室,更新电子班牌等,使学校“三通两平台”硬件设施基本完善。为进一步促进汉藏学生交流,第十批教育团队在以往夏令营活动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深化交流、交往,每学期从昌都市实验小学选派优秀学子赴津开展“民族一家亲”研学旅行活动。活动在共建校的基础上实现汉藏家庭的共建,藏族学生深入汉族学生家庭之中,与汉族学生同吃、同住,同在一间教室上课,使汉藏交流、交融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