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市教委、市教科院、市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阶段性成果系列交流展示活动(第四场)在河东区荣致学校举行。市教委副主任郝奎刚主持活动。市教委、各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全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聚焦“融爱于行 携手共进”主题,旨在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深刻把握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思想,聚焦提供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这个着力点,积极研究破解特殊教育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有效举措,努力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
在持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方面,教育、残联、民政部门密切配合,对全市适龄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各类教育情况逐一核实核查,按照残疾类别、程度分别建档立卡,落实一人一案。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和送教上门等方式,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享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在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加大培训力度,注重培养适应特殊教育需要、具有职业教育能力的特殊教育师资;持续实施“特殊教育教师培元关爱计划”,关心关爱特教教师身心健康。特殊教育津贴按标准发放,保障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特殊教育事业。在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方面,继续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落实学前、高中阶段生均拨款政策,向特殊教育倾斜。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将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信息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确保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优先获得资助。
本次活动明确了下一步重点工作。一是要构建融合教育生态,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结对帮扶共建、集团化融合办学,发挥不同学校优势,创设融合教育环境。二是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开展融合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和优秀教育教学案例遴选。三是要进一步提高孤独症儿童教育质量,持续开展孤独症融合教育试点学校、幼儿园创建工作,试点学校、幼儿园应加强与特殊教育学校和各类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的沟通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融合交流活动。我市将持续探索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新路径,锚定特殊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目标,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推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残疾儿童少年接受适合的教育。
活动中,与会人员参观了河东区荣致学校模拟社区职业体验基地,河东区教育局、河东区教师发展中心、河东区荣致学校、河东区中心东道小学介绍了特殊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典型经验。河东区丽苑小学、河东区中心东道小学、河东区东局子学校教师代表现场展示融合课说课及案例分享,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市教科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相关专家予以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