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两委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安全工作,2024年春季学期开学以来,联合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和公安等部门持续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压实各层级责任,严格校园供餐全链条管理,确保“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一、改进供餐模式
仅2023年,我市就新增中小学食堂59个。市教育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部门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持续推动恢复校内食堂供餐,提升原材料成本在餐标中的占比,提升供餐质量。在此基础上,对于一些暂时不具备恢复校内食堂供餐条件的学校,通过推行“桶餐到校+校内自助分(取)餐”方式供餐,持续减少盒饭方式供餐,提升饭菜口感,减少餐饮浪费。
静海区大邱庄镇长江道小学于2021年建校,当时没有配备食堂,学校离镇区较远,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中午用餐存在困难。“为此,学校专门建设智慧食堂,购入两台智能炒菜设备,每台设备占地不足1平方米。”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两位2023年“入职”的“新员工”,不仅不需明火、不需专门厨师,还解决了学校食堂面积有限的问题。“智慧食堂通过粗加工前置、全冷链生产运输、校园内炒制生产,让师生吃上了新鲜饭菜。”静海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全区将推广建设6个智慧食堂,为今后的推广普及积累经验。
天津市实验小学食堂管理员和食品安全员每天凌晨4点半都会准时出现在校园,同服务外包方、供货商代表一起清点食材数量,查验食材品质和规格。该校建立起校长负责制和“‘一把手’—食安总监—食堂管理员—食品安全员”责任体系。随着中午下课铃响,热腾腾的饭菜送到了学生手中。
二、抓实安全防线
为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市教育两委携手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不仅如此,我市各部门间还建立了校园食品监督检查、风险会商、定期调度和部门协作等联合工作机制,确保责任层层落实,管理更加精细化,让校园餐桌更加安全、健康。
宝坻区最近一次历时一个多月的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中,检查人员对照各项要求,对全区161所校园食堂进行严格排查,将“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落到实处。
河西区平山道小学建立了学生膳食委员会沟通微信群,每个班级至少一名家长在群。食堂每周在群内公示菜谱,每天中午上传新鲜出炉的菜品图片,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午餐情况。“有效的管理,不仅让食堂饭菜更加美味可口,更让家长们对学校的食品安全充满了信心。”学校相关负责人说。
三、凸显用餐文化
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育华学校的智慧食堂,师生只需轻松刷脸,便能享受自助取餐的便捷。人工智能设备精准地记录下每一份菜品的重量,一菜一价,精确到克,让节约意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手机端实时推送每餐的菜品、单价、总价、营养分析等大数据,让食品安全隐患无处遁形,引导学生吃出健康、吃出品质、吃出文化。”
北辰区普育学校餐厅自助式的用餐环境让学生得以从丰富菜品中挑选喜欢的食物。食堂的严格把关,确保了食材的新鲜和营养的均衡,实现了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转变。学校负责人表示,学校对餐厅的管理细致入微,定期的安全检查和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学校的用餐文化,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珍惜和选择,也在自我管理中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