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政府新闻办5月10日召开的“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市教委主任荆洪阳介绍了我市教育系统加强与京冀教育部门对接合作的情况。
荆洪阳介绍,高等教育方面,推动我市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深化合作,启动津冀20名高校干部教师异地跟岗实践锻炼计划;组织18所在津高校赴雄安参加“百所高校雄安行”活动。职业教育方面,举办第三届津雄职教论坛,牵头组建16个京津职教发展联盟,三省市联合共建京津冀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园区。基础教育方面,三省市教育部门启动京津冀教育协同数字平台,开展联合教研、课程共享。重点项目推动更加务实,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落地静海。引导高校主动融入京津冀重大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承接京冀技术开发项目1225项,总金额约15.58亿元。我市17所职业院校为京冀和雄安新区企业开展员工技能培训2.17万人次。我市136所中小学幼儿园与京冀两地226所中小学幼儿园联合开展教研实践活动。
“下一步,本市办好系列主场活动,组织京津冀三地签署新一轮共建协议,举行京津冀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智能供应链产业学院等揭牌仪式等。”荆洪阳说。同时,2024年加快合作办学进度,推动优质学校与京冀共建教育教学联合体,推进“通武廊”基础教育一体化。与雄安新区签订基础教育发展合作协议,推进津雄教科研一体化,共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推动天津市第一中学与雄县第一中学深化合作,打造津雄合作的标杆学校。深化京津冀产教融合,撮合三地共建产教联合体、共同体及卓越工程师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研究生产教融合工作站。加强京津冀高校创新联盟建设,扩面推广“新工科”教育改革。促进京津冀科教融汇,健全三省市高校协同创新机制,合力壮大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引入驻京高校国家级创新平台在津设立分部。实施“千团千企创新计划”,组织三地高校联合企业组建跨区域跨院校科研团队,开展联合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三地科技成果在天开园落地转化,助力写好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