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1名天津援青教师辗转近2000公里抵达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开始为期一年到一年半的教育援青工作。至此,天津援青干部人才规模达到95人。
援青教师在隔离期间克服水土不服、身体不适等情况,通过视频连线方式每天按时上网课、为学生线上答疑、与受援学校对接工作、认真备课教研。
结合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基础教育特点,我市集中教师优势资源,在原有在天津每年开设四个“黄南班”和在青海黄南州中学和黄南州民族高级中学同时开办“天津班”的基础上,再选派校长、管理干部、专任教师组成多个教育人才帮扶团队,奔赴黄南州中学、黄南州民族高级中学、同仁市民族中学、尖扎县民族中学、尖扎县第二民族中学、泽库县第一民族中学开展深度教育帮扶活动。
第五批天津援青教师包括中组部计划人才、“组团式”帮扶人才、柔性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均为各学校的业务骨干,其中有市区级十佳校长、正高级教师数名,总体学历高、年纪轻、素质高、能力强,教师专业涵盖青海省中高考考试科目、职业教育重点学科,执教领域实现了“州级+市县级”、“普通中学+民族中学”、“普通教育+专业教育”全覆盖,为助力黄南州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同时,为更好地发挥黄南州职校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根据津青两地三方合作协议,天津农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选派6名教师到黄南州职校执教,积极探索与黄南州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专业调整机制建设,整体提升黄南州职校办学质量。
下一步,天津援青指挥部将构建“1+X”教育帮扶机制,精心谋划帮扶项目,着力破解教育发展突出问题,重点部署和规划设计,带动提升当地教师素养,提高教育教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