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天津教育 > 正文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虚拟仿真应用教学 订单式精准培养
我市职业教育以“标杆式”产教深度融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 天津教育报刊社 发布时间: 2022-09-19 11:4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发展职业教育,十年来培养造就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制造业立市”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日前,在天津举行的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不仅展示出行业企业最新技术,也让众人看到职业教育在新时代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作为教育部确立的首个“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全国唯一的“国家职教改革创新示范区”、“国家现代职教改革创新示范区”、以“标杆”命名的部市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我市职业教育始终领跑全国。近年来,我市各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学科布局上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天津支柱产业,围绕高端装备、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车联网、新能源、信创等12个重点产业链所锚定的技术领域,通过构建“五业联动”办学模式,健全产教融合机制。我市持续推进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形成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订单式精准培养等一系列创新人才培育,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校企合作,在实训中务实育人

从金工实习场唯一的专职人员,到带起一支包括7名全国技术能手和14名天津市技术能手的教学团队,2022最美教师、天津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实训中心主任李建国以匠心守望初心,用师道传承大道,在钻研、创新中为师生树起榜样,也为职业教育与时代的发展写下为师者的华章。

20多年前,还没有实训的概念,我们的学生想实习,要么去河北工业大学,要么去天津大学。学校早就想建金工实习场了,厂房都盖好了,但苦于没人也没钱。后来,学校几经周折投入20万元,买了6台沈阳机床厂生产的普通车床。最主要的设备有了,但跟它配套的设施基本上都没有,我们就利用废旧课桌的木板、淘汰书架的角铁等,自制各种配套设施。”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幕,李建国说实训中心如今传承的百折不挠的探索与创新精神,正式是从那时开始生根发芽的。

在天津交通职院商贸服务实训基地,2020届电子商务专业学徒班毕业生白鹏武与专业教师刘建莉研讨新学期即将开展的实训项目。白鹏武说,这里曾是他迈上电商成长之路的地方,如今,他想让更多的学弟学妹在更贴近行业前沿的实训教学中丰满羽翼、振翅翱翔。“这里的直播实践场拥有12个直播作训室,能够提供主播、副播、场控、运营、客服等 5 个岗位的直播运营项目实训,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最爱的模拟‘战场’。”刘建莉说。这个实训基地主要面向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群,打造以商业项目为核心,融电商运营、贸易、关务、金融、财务为一体的电商产业链实践基地,是阿里巴巴授牌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地和数字商务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基地集实训教学、生产性实践、商业项目服务、承接专业大赛等功能为一体,设有学徒导师工作室、多功能培训室、数据分析室、直播实践场等多个功能区。

“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既是改革传统教学育人的手段,也是产教融合、育训结合的有效平台支撑……”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院长于海祥认为,职业院校开展实训不仅可以服务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更应积极发挥集群效应推动行业企业发展。例如,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商贸服务实训基地主要面向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群,是以传播中华老字号品牌文化和商业实战项目为育人载体,融电商运营、贸易、关务、金融、财务为一体的商贸产业链实践基地,也是阿里巴巴授牌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地”和“数字商务产教融合实践基地”。随着项目的全面开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天津“老字号”企业、制造与商贸企业加入校企合作联盟。联盟既成为学院学徒培养的优秀合作企业和优质教学项目的重要来源,也为天津振兴中华老字号“改革创新工程”和提升区域商贸流通功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产教融合,推动城市产业发展升级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博世汽车诊断实训中心里,师生集智聚力、埋头攻坚,开启一场以创新为核心词的“头脑风暴”。“这套基于仿生设计和人工智能理念的组塔机器人,无需高空作业人员辅助,就能实现上下塔段精准对接。”学校汽车与轨道交通学院教师刘志东介绍说,这是学校承担的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的一项科技创新“课题”,目前项目组已制作出一台样机,预计能够在今年年底完整实现技术功能。

企业实践中遇到的难点与需求,就是院校创新科研的“引航仪”。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高级专家马骏说,高空作业安全风险较大曾是长期困扰电力行业的难题之一,通过“机器换人”降低施工作业风险、辅助减少人工作业量的目标,校企双方共同寻求解决途径。“目前项目推进非常顺利,明年我们准备将组塔机器人从实验室带到实际现场,针对环境变化再进行一些调试与改进。”马骏说,虽然明年项目即将“结题”,但这次合作为企业走向产教融合新模式奠定了基础。

今天,“揭榜挂帅”、以赛为媒、协同创新的融合发展“新常态”正在校企间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2021年,在海河教育园区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大赛上,企业“出题”、师生“揭榜”,共吸引了34支师生团队报名参与。在国家级技能大师史清卫的带领下,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模具工程创新班队为海尔洗衣机的技术难题提供了原型与解决方案,最终摘得了决赛金奖。作为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我市提出“金融+财税+土地+人才”组合激励政策22条,遴选产教融合型企业107家,其中2家企业入选国家产教融合企业名单,产教融合服务信创、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水平明显提升。

数字化赋能,为职教拓展育人新空间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共享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引导学生将医学知识与临床应用技术相融合,从而提高实践能力,更高效地融入真实的临床工作中,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尽快转变。同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促进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也具有良好效果。“之前,面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疫情防控形势,学校教师团队快速研发了‘咽拭子采样3D虚拟仿真训练系统’。在天津市卫健委的指导下,开展天津市核酸采样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线上虚拟自主学习、线下实操训练、线上考核评价的‘三合一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方式,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该系统还获得了全国医学检验信息化成果展示交流大赛虚拟仿真设计大赛(成熟作品组)二等奖。”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处长景文莉说。

“我们围绕各个专业实训和培训的需求,引入桌面式操作一体机和沉浸式互动教学系统等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设备,同时保障一人一工位的教学需求。通过通用型设备开展的专业课程及通识课程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满足了药学、护理等多个专业的教学需求和行业培训及社会服务的需求。”景文莉介绍。近年来,学校通过构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的教学体系,搭建共享互通的专业教学应用平台、智能便捷的教学管理平台和开放自助的智慧教学研发平台,进一步开发可视化、沉浸式、交互性的优质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等方式,打造出卫生职教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的天津模式,并已入围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瞄准中药中重金属检测的国际标准化技术,建成全国首个基于VR技术的质谱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利用VR技术,大型贵重精密仪器可以让学生‘触手可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张彦文说。

五业联动,人才培养与市场“零距离”

2022年毕业季,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92%。近年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对接产业发展最新方向,深入了解国家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在不断深化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办学模式中,积极探索校企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一大批行业企业所需的“与市场零距离的技术技能人才”。

走进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德艺文化馆,学校建设成果展示以及蕴藏其中的民族自信自强的信创信念令观者肃然起敬。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发展中,始终聚焦“数字中国”战略,紧密对接天津市“1+3+4”智能科技主导产业,探索出“数字赋能、快速迭代、跨界融合、自立自强”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联合华为、麒麟、长城等信创企业、院校等100余家单位,牵头成立天津职业教育信创产教联盟,积极与商汤科技、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筹划,联合牵头组建“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发展联盟”,与华为共建“津电—鲲鹏产业学院”,先后斩获国家级标志性竞赛奖项23项。同时,学校以高新区与学院共同打造的鲲鹏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为平台,深化“校企共育、课证融合、职业养成”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信创产业发展培养契合度更高的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构筑起信创产业人才培养高地。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丹阳认为,未来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大国工匠,因此在我市产教融合的沃土上,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必将更加广阔、大有可为。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在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京津冀职教协同发展,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近五年来,我市累计培养合格毕业生超26万人,留在本地就业人数约占58%,累计开展技术技能培训约417万人,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2.2亿元。截至目前,我市先后成立7个市级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建了31个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集团,涌现出以360网络安全产业学院、国家动漫园产业学院、鲲鹏产业学院、模具产业学院等为代表的一批职业学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典型案例,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