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天津教育 > 正文
数字建设为培养时代新人赋能 信息技术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我市教育系统积极拓展数字化教学新出路
来源: 天津教育报刊社 发布时间: 2022-09-14 14:19

近十年来,我市教育系统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落实国家和天津“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重要目标任务,全面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将数字化改革作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激发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引擎”,通过“教学场景化”“课程数据化”“教研共享化”,积极探索数字化育人新思路。

如今,新冠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化,我市教育系统上下积极拓展数字化教学新出路,以互联网为载体,打破空间局限,以数字化赋能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服务模式、育人模式和实践模式改革。新时代下,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在创新发展中无论怎样变化,我市教育立德树人的初心始终没有丝毫改变。

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教育两委不断加强党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压实领导工作责任制,完善教育信息化领导管理体系建设,积极规划部署教育信息化发展,着力构建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公平,全面提升天津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

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市主干网络光缆已超过2100公里,构建起天津教育基础数据库,通过完成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单位的IPv6接入,天津教育科研网与各区教育单位在成功实现“网络互连”的同时,也积极建设完成天津市民心工程“天津市幼儿园三级监控系统”,通过覆盖全市幼儿园的数字化智慧管理进一步落实校园安全工作。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数字图书馆建设,实现了高校数字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服务功能提升,推动图书馆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向智能化主动服务模式变革。记者从天津大学、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职业大学等多所高校了解到,各学校通过入馆引导、图书借阅、学术研讨、远程阅读、数字体验等物理空间智能化改造,将传统校园图书馆进行数字化赋能升级,在校师生入馆率大幅提升。

目前,我市已基本建成高校智慧校园“云、网、端”一体化服务体系,校园智能化建设领域不断拓展,数字资源使用量逐年提升。通过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慕课的建设与应用等,全市8所高校34门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14所高校68门市级一流线上课程上线。29所高校成立了“津课联盟”,促进了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助推高校内涵式发展。

职业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

2022年以来,我市完成了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达标提升建设工程,提升了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服务水平,整合了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职业教育专业知识平台库等教学资源平台和各种优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资源,构建了服务国家示范区的数字化资源平台体系,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提供了服务支撑,为20个“鲁班工坊”的49个专业提供信息化远程教学和培训服务。

近年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师生组队积极开展研发与创新,通过数字孪生、智慧门户等数字空间一站式集成,构建起集资源、数据和资讯于一体的校园信息化平台,实现了行政办公、教学工作、校园管理、课业学习等智慧管理与数字赋能,全面提升校内办公效率与办学水平,也为在校学生拓展出创新实践、工学结合的育人新载体。

近几年,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拓展教学思路,为鲁班工坊培训课程进行数字化赋能,借助中资企业的技术手段,学校教师与泰国留学生进行连线,开展线上教学。截至目前,学校已为鲁班工坊制作信息化教学资源课件近500个,视频资源600多分钟,整理推出16套训练题库16000套训练题。信息化远程教学大幅提升了泰国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泰国鲁班工坊的学生不仅多次获得泰国国家技能大赛金牌,还为泰国首次赢得东盟技能大赛一等奖;泰国鲁班工坊所在的大城技术学院获得泰国王室最高奖项“国王奖”,从鲁班工坊毕业的泰国学生就业率达到100%

信息技术助力教育优质发展

近年来,南开区科技实验中学着眼于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以“科技”为特色,注重“科技”在教育教学各领域的有效融合与应用,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信息化融合课质量。学校为建设一支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过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不仅为各班级配备了数字白板,还建成了专门的录播教室,为教师实践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提供了优良的硬件设备条件。与此同时,学校还定期为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专业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更多实用的信息技术手段,开拓应用思路,更新教学设计理念。通过开展听评课,对教师课堂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进行测评和反馈,不断精进教师们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能力。教师们在学校搭建的平台上不断学习、深入实践、受益匪浅。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建成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义务教育入学管理平台、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等主要业务支撑信息系统。构建了天津市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市—区—校”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立并完善了数字教育资源质量标准和监管制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成果入选市级优课资源7559堂、部级优课资源2919堂。积极组织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实现了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以服务个性化学习为重点,开展混合式、探究式教学,推动了优质数字资源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

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为学生找到了更开阔的知识获取途径和更有效的知识落实手段,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元的教学思考角度和更丰富的教学推进模式。这样的融合,为培养适应新时代的新人找到了更高效有益的方法。

此外,市教育两委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完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市民多样化学习需求。构建起天津终身学习网,以全高清视频、在线直播和互动学习品牌特色,不断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目前,天津终身学习网累计注册用户超过10万人,发放终身学习卡10余万张,组织社会培训超过15万人。通过“京津冀川浙鲁”社区教育联盟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发挥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

线上线下“同向行”教育教学“不止步”

随着教学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线上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线上教学的安全监管也在不断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在实践锻炼中得到大幅提升。

今年秋季开学以来,为保障线上教学工作质量“不掉线”,宝坻区教育局统筹安排、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实施精细化线上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线上课堂教学行为,加大线上巡课监督力度,创新性建立“日常三级巡课”与“每周领导集中巡课”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对教师线上教学情况进行反馈指导。“日常三级巡课”是指班主任每天随机进入本班各科课堂、年级负责人随机进入本年级各班课堂、校领导随机进入各年级各班课堂进行同步课程巡查。

线上教学工作启动以来,为确保教育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各学段教研员主动协同本学科区教研员、各学校学科组长,在线上教学期间共同开展常态化市、区、校线上巡课活动,与本学科区级教研员共同进入教师线上课堂听课,“问诊把脉”全面掌握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情况,确保线上教学质量“不打折扣”。

蓟州区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均建立起“巡课”机制,以中层以上干部、学科组长、备课组长为依托,将年级主任、班主任纳入巡课队伍中,以“人人都是督导员”的教学氛围确保线上教学工作优质高效。区内许多山区学校负责人表示,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实施线上巡课以来,教研员开展的各项远程指导,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师资水平的提升,让这些山区学校虽地处边远但在全区教学工作的“同频共振、同向发展”中从未感到“边缘化”。

未来:为现代化教育体系提供强有力支撑和引领

下一步,全市教育系统上下将进一步全面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总体部署,紧密结合天津教育发展需求,支撑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和现代化发展,支撑职业教育特色化融合发展,支撑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和个性化发展,支撑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和全面发展。实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基于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深入探索教与学的新模式和教育治理新模式,为我市构建智能化、普及化、个性化、国际化和终身化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引领。

在完善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我市将持续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覆盖行动,支撑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和个性化发展。通过加强中小学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创新。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学校多媒体教室覆盖率为100%,多媒体教室中配备交互性设备比例为100%,实名制管理的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健全数字化资源进校园审核监管机制,完善网络教育教学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服务体系,加强特色地方课程资源和专题教育资源建设,深化中小学个性化学习服务支撑。优化网络学习空间功能和实名制管理。推进“三个课堂”的应用,创新数字化资源应用模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水平。

同时,我市还将通过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智慧教育新场景应用,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教育信息化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建设智慧教育新场景。推动基于5G的数字化校园网络提升建设,依托5G网络实现远程协同教学、虚拟操作培训与在线资源共享,开启5G体验式教学。推动教育平台智能化转型升级,依托人工智能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利用天津教育科研网和5G移动网络,实现资源供给均衡、公平、充分,推进教育资源家家通。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教学全过程,构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教育教学方式、学习交流情境和信息感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