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在静海区教育局的引领下,全区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全员育人”教育模式,努力构建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突出主体作用,夯实学校教育“主阵地”
静海区团泊镇团泊小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是乡村传统特色社团。团泊镇政府投入资金,聘请校外专业教练,与学校教师一起开发整合了高跷、泥塑、麦秸画、剪纸等30余个学生社团,让学生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活动也得到家长鼎力支持,家长们积极联络社会团体,为学生创造校外展示机会,共同打造“基础+特色”点单式课程体系,开发出团泊小学校外课后服务“课程地图”,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多元化发展。
独流镇北肖楼中学以及静海区第二中学、实验小学等学校也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将史记泥塑、古法制香、迷踪拳等非遗项目引入校园,打造丰富多彩的“学后乐园”。
静海区各中小学校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构建序列化德育课程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校、社会、家长齐发力,共同夯实学校教育“主阵地”。
突出基础作用,立牢家庭教育“顶梁柱”
每个学期,静海区实验小学都会开展家校教育互动活动:教师与家长互动,沟通学生家校表现;学生和家长互动,介绍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家长与家长互动,交流家教得失。家长还会走进课堂,参加开学典礼、庆六一等大型活动,积极参与家校共育。
静海区瀛海学校建立了“家长助教团”,定期召开家长联盟会议,宣传家庭教育的相关政策,并就学校的发展规划、日常管理等工作征询家长建议。还以“家长助教团”为依托,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静海区教育系统构建“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传递科学育儿理念。畅通市区两级心理热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能力。出台《静海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学校家庭教育的若干举措》,对进一步建好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强化家庭教育责任、强化家校社协同联动等九方面工作作出明确要求并全力推动落实。
全区建立“普访、专访、随访”家访工作机制,开展“暖心关爱大家访”活动,实现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每学期对全体学生家访100%全覆盖。坚持“开门办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日、开放周等活动,邀请家长进校园、进课堂、进餐厅、进宿舍,面对面互动、心贴心交流,让家长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及学校发展情况。
突出协调作用,构建社会教育“大课堂”
静海区中小学校共聘请186名公、检、法、司机关干部任法治副校长,定期进学校开展安全宣讲,指导学校安全管理,确实提升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水平。在2023年度天津市“学宪法 讲宪法”比赛中,静海区多名学生获宪法知识竞赛奖、演讲比赛优秀奖,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与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法治教育密不可分。
静海区教育局积极协调全区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到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中。在开展学生欺凌专项治理中,联合驻校民警和法治副校长对有欺凌倾向的学生开展帮扶教育和针对性家访,对易被欺凌的学生开展心理纾解和安全告知;在学生暑期防溺水教育中,教育、水务、公安等部门及各乡镇街道联合做好危险水域排查治理,组织学生及家长集中收看警示教育宣传片;充分利用村街党群服务中心、文化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延伸育人场所,对随迁子女开展知识讲座、公益课堂、志愿服务等;成立由公安、交警等部门组成的“护校安园”队伍,加强校园周边的安保巡查和交通管理疏导;邀请应急管理、社会志愿者等群体组织进校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关爱特殊儿童等活动,共同营造学校关心、家长关爱、社会关切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