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基层教育 > 正文
和平区在甘肃打造教育支援示范校
来源: 天津教育报刊社 发布时间: 2023-11-13 10:08

“十四五”以来,和平区教育局在甘肃靖远县、会宁县、舟曲县等三个结对县启动创建24所教育支援示范校,靶向发力,着力实现由“输血式”到“造血式”帮扶的提升转变,推动三县教育实现“五个转变”,以振兴乡村教育助力教育振兴乡村。

突出制度引领,转变学校办学理念。和平区学校以“智慧教育 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核心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首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等国家级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结合结对的甘肃学校情况与需求,深入开展调研。双方共同制定争创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发展目标,提高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在天津市第二十中学的启发下,甘肃会宁四中优化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会宁四中选课走班实施细则》,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加强选课指导。甘肃学校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学校特色等方面借力发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强化教研支撑,转变联合教研模式。两地学校共同开展线上学科教研活动,深入研究教学方法,以研促教、共同提升,加强教学资源共享,实现跨学校、跨地区联合教研。通过线上教学教研活动,和平区西康路小学引领甘肃靖师附小在课堂变革、教学评一体化、优化作业设计、期末多元评价等方面创新发展,靖师附小5名教师在省级优课评选和优课竞赛中分获一、二等奖;3人获省级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优质课一等奖。天津市第十九中学、第九十中学等学校多次开放线上示范展示课和线上教研活动,助力支援的示范校转变教研方式,促进课堂提质增效。

推动五育融合,转变协同育人方式。和平区学校引导西部教育支援示范校争创学校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甘肃会宁五中在借鉴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生态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践行“学案导学、交流探究、精讲多练”课堂教学理念,建立“导、研、议、点、练、拓”的全新教学模式,积极构建高效课堂。靖远县第六幼儿园在和平区第二幼儿园的帮助下,开设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课程,培养幼儿自主动手能力,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注重师资培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平区教育系统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每年向甘肃三县选派70余名优秀干部教师。支教送培教师充分了解当地学情、教情,狠抓教育质量,督导课堂教学,通过开展同课异构、示范教学、交流研讨等活动,将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学科教学思路分享给当地学校。支教教师将和平区人才培养经验带到甘肃三县,设立“青蓝工程”、成立名师工作室、签订师徒协议,组织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开展培训,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转变职教发展定位。和平区职教帮扶团队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和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当地职教师资水平、优化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甘肃舟曲职专参考和平区人才培养经验,制定三级“塔式人才”培养体系,采取边培养、边晋升的模式,确保在人才紧缺学段、人才紧缺学科上的动态均衡分布,以满足学校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需要。学校获批教育部第二批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天津市中华职专支教教师引领甘肃舟曲职专计算机老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课程标准等进行大幅修订,促进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更好适应行业企业需求。同时,学校持续发挥“甘肃省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职能,提高藏区农牧民技能培训质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