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基层教育 > 正文
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践行清廉文化,坚守教育初心
来源: 天津市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 2022-09-13 13:50

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提升第一中心小学教师队伍精气神、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开创清廉学校建设工作新局面。

增强信念之钙,筑牢“清廉”基石

学校党总支书记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积极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修订《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党组织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试行)》和《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试行)》,抓好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六个方面的建设,健全学校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将《第一中心小学制度汇编》由最初的34项增补完善为48项。

学校坚持理论学习,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和“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出“学‘四史’承爱国血脉  擎党旗展百年风采”学习教育系列活动报道,《中国共产党简史》有声诵读等。组织党员、团员、教师通过廉洁党课宣讲、网上参观“河东区红色法治文化教育基地”、观看“红色电影《长津湖》”和学习体会交流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教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筑牢“清廉”基石。

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四有”好教师

学校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标准。一是每年开展1次“津门师德巡讲”系列活动,邀请河东教育系统师德宣讲团和学校宣讲团成员进行宣讲,并进行全体教职工师德宣誓和承诺践诺活动。引导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争做“四有”好教师。二是加强考核监督,把师德师风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考评体系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三是以青蓝工程为突破口,确定青年教师“1358”(一年合格转正,三年站稳讲台,五年成为骨干,八年创出风格)的培养目标,党员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以老带新,多名青年教师做市、区级公开课,获得国家、市级一二等奖,打造出一支争当模范的优秀教师队伍。

营造清廉校园文化氛围,做好德育“语情”教育

学校把清廉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以“德育导行语伴我成长”为载体,从学校96年历史积淀、思想传承找到最恰当的契合点,以“四个体系”立体呈现学校德育特色——“语情”教育。一是构建学生在校六年牢固掌握60句“德育导行语”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养成教育。通过升旗仪式、公众号专栏,学习“德育导行语”的原文、出处、释义、典故和日常行为指南等内容,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二是构建由小及大的“九爱”(爱自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集体、爱学校、爱社区、爱家乡、爱祖国)教育课程体系,深化学校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以“九爱”教育案例为内容,分学段制作成集锦册,构建弹性课程,形成不断完善,不断丰厚的课程体系。三是通过构建“讲中国故事,学民族精神,做美善少年”体系,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学校每月利用广播站开辟“中国故事大家讲”专栏,引导学生想讲故事、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同时将“谦和明礼”“有志乐学”“勤勉自律”“诚信友善”作为每月故事内容选取的侧重点和学生的行为目标,开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用民族精神浸润学生心灵与血脉。四是构建“榜样激励体系”,传承奉献教育。开展学习“奋进奥运故事和学校榜样故事”活动,通过公众号、班队会,不断发现和弘扬师生身边的奉献事迹,让传承与发展得到有机结合,为学生的道德大厦奠定牢固的基石。

运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做好“勤俭”教育

学校把清廉文化建设融入课堂教学,以劳技课为载体,开展“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将身边废弃材料制作创意作品,推出“‘劳动砥砺心智,实践促进成长’劳动掠影”,提升广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明确清廉节俭从小做起。

构架廉洁风险防控系统,建立校园防护网

每年年中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廉政风险点梳理排查防控工作,2022年上半年共排查出廉政风险点46个,建立防控措施21条。严格落实调研制度,围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四个走遍”,了解民心民意,2021年学校“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完成2项,“群众诉求清单”完成22项。2022年上半年,“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完成1项,“群众诉求清单”完成12项,落实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以调查研究成果推动指导清廉学校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