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国内教育 > 正文
第十二届全国高校批判性思维研讨会召开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25-07-15 15:25

711日至13日,第十二届全国高校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研讨会在厦门工学院召开。大会以“批判性思维与学科融合的多元路径”为主题,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在主旨报告中,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主任指出,当前AI技术正由弱人工智能(ANI)迈向强人工智能(AGI),未来十年可能迎来关键突破,这将深刻重塑社会结构与工程人才需求,高等教育亟需构建适应AI时代的新型工程教育范式。他强调,工程教育应将“思维力与创新力”的培养置于核心位置,而批判性思维是基础能力。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表示,当前工程教育新标准呼唤从“知识传授”转向“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应是课程设计的起点。在AI赋能教学中,更应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提问意识,引导其在人机协同的学习环境中成为“主导者”而非“被控制者”。

厦门工学院客座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指出,AI技术正在重构学习方式与认知结构,教育必须正视其可能引发的“思维能力退化”风险。面对生成内容的趋同性与逻辑局限,应在教学中系统强化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形成多元分析视角,提升对信息的理解、判断与反思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工作室副主任认为,面对教育环境的深刻变化,教师应逐步转向“学习设计师”的角色,引导学生在多模态媒介和生成式AI参与的课堂中实现自主建构与跨学科理解。

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倡导将批判性思维训练与研究性阅读写作深度融合,推动学生具备独立提问、深入理解与自主表达的综合能力。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主任认为,当前工程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师发展方面仍存在系统性不足,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在知识、技能与方法之间建立清晰的逻辑联系。

会议设置了三个平行分论坛,分别聚焦人工智能语境下的教学革新、高校课堂中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素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