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教委办〔2016〕82号
市教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实施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指导意见(暂行)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局,天铁集团教委: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市教委制定了《天津市实施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指导意见(暂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区县按照实际情况认真组织,贯彻实施。
2016年7月8日
(此件主动公开)
天津市实施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指导意见(暂行)
为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各学段教育衔接,在2015年开展试点的基础上,2016年秋季开学启动实施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为有效实施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始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是义务教育发展改革的战略主题。认真研究儿童少年成长的规律,认真研究教育发展的规律。遵循不同阶段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儿童少年成长、成人、成才的辩证统一关系,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在小学启动实施适应教育,旨在缓解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之初的身心压力,帮助其实现从学前到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并在心理、思想、行为上为小学学习生活做好基础准备。
二、工作目标
1.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本源。学校要遵循儿童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把握正确的育人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树立科学理念,促进教师成长。通过适应教育的实施,促进教师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付诸行动,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3.做好基础准备,关注儿童发展。开展适应教育旨在帮助儿童少年在入学初期,从校园学习、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生活自理和安全自护等方面做好准备,逐步适应小学的基本行为规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主要内容
适应教育要利用开学后一周的时间,在正常作息时间内组织实施。适应教育主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开展综合性教育活动为主。内容和活动要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重在逐渐过渡、顺利衔接。
1.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环境。熟悉学校学习、生活设施的位置,习惯学校的作息时间。
2.帮助新生逐步适应小学的基本行为规范。熟悉课堂规范、学校生活规范。
3.帮助新生尽快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认识新老师、新同学,形成与老师、与同学主动交往的自信心。
4.帮助新生学会自理保护。结合年龄特点,知道哪些事情应该自己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逐步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实施原则
1."零起点"原则。体现教育规律,避免拔苗助长的过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要遵循新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要充分尊重新生的基础差异,为每位新生创设一个公平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2.多样性原则。适应教育要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载体。教师可通过游戏、情景模拟、竞赛、儿歌、讲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带领新生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来,通过体验、感悟达成教育目标。
3.激励性原则。教师要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强化新生的正确行为,关注个性差异,保护新生的自信心,激发新生对学校生活和学习的兴趣,为新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4.协作性原则。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信息化平台等多种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积极宣传适应教育的必要性,营造与适应教育协同、连续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家校形成合力,帮助孩子起好步,为孩子健康幸福成长奠基。
五、综合评价
1.适应教育评价指标。
适应教育应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促进适应教育的有效实施。
评价项目 | 具体要求 | |
学校 | 总体规划 | 制定适应教育实施方案,细化适应教育目标、内容,开发相关资源 |
教师培训 | 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设计教师培训主题和内容,有效实施 | |
保障机制 | 建立管理机制,评价监督机制,校本教研机制 | |
家长学校 | 与家长有效沟通,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 |
教师 | 熟悉学生 | 尽快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特殊需求 |
活动设计 | 设计、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教育计划、活动设计、实施方案) | |
追踪评价 | 逐步建立学生观察记录、成长档案 | |
阶段反思 | 形成工作总结或反思 | |
学生 学生 | 校园学习 | 喜欢学校生活,愿意上学 |
熟悉学校教学和生活设施的准确位置 | ||
熟悉新的班级教室,能较快找到自己的座位 | ||
能找到自己班级集合地点 | ||
行为习惯 | 能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 | |
了解学习活动的规则和要求 | ||
学习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
人际交往 | 认识班主任,认识课任老师,能说出班主任等老师的姓名 | |
熟悉同班同学,和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 ||
有需要时能够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表达 | ||
生活自理 | 学习有序地整理自己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 |
逐步适应小学用餐、饮水、使用卫生间的基本规范 | ||
学习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事情和活动内容 | ||
安全自护 | 认识校园内的安全标识,了解一些安全常识 | |
具备和年龄相适应的分辨能力和安全自护能力 | ||
熟知《校园安全儿歌》内容,会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应用 |
2.适应教育评价方法。
适应教育可采用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和学校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促进学校及时发现适应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适应教育的有效性。促进教师对工作进行反思,自觉提高实施适应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对新生的评价,可采用教师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关注新生个性发展的差异,加强过程性评价,重在学生对小学学习生活的逐步适应,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的培养,不要增加学生的负担。
学校和教师要引导新生家长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既要看到孩子的优点,也要看到孩子的差异,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六、工作要求
1.适应教育工作由各区县教育局根据市教委制定的指导意见具体组织实施。各区县教育局和教研部门要依据本指导意见和区县实际,对适应教育进行整体规划,指导学校制定适应教育具体实施方案,构建积极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推进适应教育工作顺利实施。
2.学校要根据适应教育目标内容,结合学校实际对任课教师、课时安排等做好统筹规划,对教育活动进行系统设计,制定详细可行的操作方案。学校要统筹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为适应教育提供保障和支持。
3.教研部门和学校要合理安排适应教育的各项工作。教研部门应指导学校开展以适应教育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合理安排适应教育后的教学进度,切实减轻学生的压力和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