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办理结果公开 > 正文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对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242号建议的办理答复
来源: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5-10-23 14:09

张楠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助推家庭教育,在中小学开设家长“开学第一课”的建议,经会同市司法局研究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工作
  (一)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协同高效的家校协同工作体系
  1.加强政策牵引。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印发《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以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为支点,打造全市学校家庭共育联动体系;明确协同育人发力方向,印发《市教委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天津市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构建家庭教育新格局;突出协同育人标准建设,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通知》,通过规范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十要十不要”和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十要十不要”,推动家校工作规范化、家访工作常态化和家庭教育专业化。
  2.打造工作平台。为强化学校家庭教育统筹指导、一体推动,依托天津开放大学成立天津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依托天津科技大学成立天津市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统筹全市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推动各区教育局、各学校陆续跟进成立区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及校级家庭教育工作站,截至目前,我市16个区均成立区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实现各区家庭教育中心全覆盖,市—区—校“三级”家庭教育工作体系基本建成,不断提高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水平。
  3.纳入教育督导。强化家委会育人功能。规范家长委员会运作,明确其职责范围,引导家委会委员及时领会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最新要求,树立正确育儿理念,要求各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听取家委会向学校反馈的家长诉求,集中研究解决突出问题。规范家长会频次内容。原则上家长会每学期不少于 2 次,在每学期开学一周内及重点时段组织“有情施教”专题家长会,覆盖全体学生家长。加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向家长传达正确育儿观念,引导家长尊重子女独立人格,关注子女心理健康,形成家庭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挖掘家长学校潜力。各区、各中小学校主要负责人任校长,明确专人负责,规范开设家庭教育课程,每学期开展授课不少于 3 次,实现家庭教育指导常态化。构建让广大家长有地方可去、有东西可学、有问题可询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落实落细家访制度。各区构建区校联动家访机制,加强指导监督,区教育局领导定点联系学校并随机家访。学校建立分层家访制度,明确校领导、中层、班主任及学科教师家访频次,特别关注新接班班主任及重点学生家访,计入考核,建立家访台账。
  (二)坚持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学校家庭教育专业化水平
  1.强化专业引领。组建专家团队,依托市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天津市家校共育联盟,平均每年开展家庭教育相关培训18场,举办论坛12次,聘请多名专家学者组建高水平专家智库;加大队伍培训,将家校共育的内容列入教师培训计划,去年,连续举办了5期天津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教师骨干培训,每期5天,累计覆盖我市中小学1137名的教师骨干,建立中小学教师家校社协同育人ABC三级证书认证机制,培训一支高水准、高素质,具备实战指导能力的家庭教育队伍,有效提升学校家庭教育专业水平和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能力;组织专题讲座,开展学习贯彻《天津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推动会,市教育两委相关负责同志对《条例》进行解读,苏州市家长学校校长做《让家庭教育指导落地生根》的专题讲座,来自全市各区16个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及骨干教师200余人参加,推进《条例》的学习贯彻落实。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部署推进。在天津市“八五”普法规划中明确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建立完备的法治课学科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
  2.拓展课程资源。研发指导用书,发布全国首套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用书——《天津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教程》和《天津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教程教案》,形成各阶段有机衔接、螺旋上升和全面系统的指导内容体系;编写案例读本,组织专家编写《教子我有招—陪伴孩子成长36例》《育子先育己—家长自我成长36例》《学生心理问题与家庭教育100例》等读本,聚焦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丰富我市家庭教育学习资源、学习途径;录制示范课程,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开学季结合家庭教育时下热点问题,分别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专题录制播放家校共育示范课,例如针对中小学生及家长的“亲子成长示范课”、针对大学生的“爱家成长示范课” 和针对教师的学校家庭教育示范课程,有效提升学校家庭教育效果。通过公众号文章、讲授、访谈、对话等多种形式开展家长“开学第一课”,多篇文章达到10万+的观看量,有效提升学校家庭教育效果;开设直播课堂,利用开学第一个月的时间,开设10期《对话新学期》直播课堂,观看人数达到1万人次,直播间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校长、老师、家长共谈家庭教育,共同助力学生度过开学适应期。
  3.用好线上阵地。以“天津家校”网上家校资源平台,指导家长学习家庭教育专业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从2022年3月开通至今公众号关注人数超100万人,发布家庭教育文章624篇,阅读量超120万;依托阳光家庭热线电话—“阳光家庭热线”(4000716515),组织家庭教育专家,为全体家长搭建缓解家校矛盾、解决家校问题、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的科学咨询渠道,2024年热线由每周六日接听升级为全天24小时接听,由40名志愿服务家庭教育指导师和5位督导专家组建成专业团队全方位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开通家庭教育专题栏目,每周二晚开通“公益直播间”,共157期,观看人数为53.6万人次,邀请各界优秀人士来到直播间,畅谈分享自己家庭中的教育经验,推广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开创国内第一档也是目前唯一一档针对家庭教育的音频节目,2024年1月开始每周日在交通广播播出,截至目前有家庭教育专家、高校及中小学校长老师100多人次参加节目直播,最高收听率达到2.55,在交通广播收听率名列第一,超过600万人次收听,通过节目了解自己,读懂孩子,尊重教育规律,找寻家教良方。
  (三)创新方法举措,着力打造家庭教育主题品牌活动
  1.举办主题活动。每年5月15日举办学校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月活动,自2022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三年。2023年举办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交流会暨第二届天津市“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月”活动,全国9个省市做特色经验汇报,会上成立家庭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开创了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格局。各区组织开展了家庭教育精品课、《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知识竞赛、家庭教育主题故事会等10余类、千余场家庭教育宣传展示和主题实践活动,活动参与人次达百万。
  2.组织家访大赛。开展两届天津市中小学教师“讲暖心家访故事”主题演讲大赛,推广成功的家访工作经验,提升广大教师的家庭教育工作水平。
  二、下一步计划
  市教委将持续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天津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的宣传贯彻,不断推进各校设立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站,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提高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水平,真正使家庭教育成为推进社会文明和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2025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