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强“一体化”创新优化思政教育工作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工作
一是创新机制,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市委书记陈敏尔同志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上任伊始第一站就到学校调研思政工作,就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作出指示,示范带领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各区主要负责同志到大中小学讲思政课、指导思政建设,形成强大领导合力。率先开展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将党的领导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思政一体化改革全过程。
二是强调协同,抓牢家校共育机制。积极探索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以工作体系建设、专业水平提升、品牌活动打造为重要抓手,积极建设有效的社会家庭教育服务资源平台。印发《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以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为支点,打造全市学校家庭共育联动体系;明确协同育人发力方向,印发《市教委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天津市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构建家庭教育新格局;突出协同育人标准建设,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通知》,通过规范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十要十不要”和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十要十不要”,推动家校工作规范化、家访工作常态化和家庭教育专业化。规范家校社协同育人队伍建设,2024年为1200余名家校社协同育人教师骨干培训。组织各区开展了家庭教育精品课、《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知识竞赛、家庭教育主题故事会等10余类、千余场家庭教育宣传展示和主题实践活动,活动参与人次达百万。依托阳光家庭热线电话—“阳光家庭热线”,提供心理咨询科学渠道,24小时服务(全年无休)。
三是探索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把“大思政课”综合改革作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不断增强思政课感染力,优化教师队伍素质,丰富平台载体。成立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联盟,支持跨学段学校签约共建,联合开展教学研究。分学段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学参考用书》,线上集体备课平台覆盖全市1万余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每年组织超百场跨学段、跨学科集体备课活动。召开天津市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暨大中小学一体化“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现场会,总结部署全市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
四是拓展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各学段同步发动、同步组织思政主题教育活动全市1400所大中小学国庆日“同升一面旗”、公祭日“同扫一次墓”、心理健康日“同上一堂心理课”。深化馆校共建,遴选64名局处级机关领导干部、30名博物馆金牌讲解员到大中小学兼职担任思政课教师,指导成立天津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联盟,建成天津市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中心、红色资源教学中心,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海河上的大思政课”“板凳上的大思政课”特色品牌。三次组织京津冀三地学子开展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暨“百万学子回延安 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推进“京津冀学子同上一堂‘大思政课’”常态化。
五是建强队伍,保障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成效。坚持引育并举,高校按照师生比1:350动态平衡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优化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建立提前补充机制,留足转岗量、退出量、流失量和学生扩招后增量,确保思政课教师的师生比始终动态达标。成立一体化德育中心、思政课研修中心,抓实岗前培训,覆盖全体新入职思政人员,骨干培训、学访交流实现跨学段同学同训常态化。推进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的申报和培育工作,录制《学习时间》《信仰的力量》等融媒体思政课,打造思政育人特色品牌。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高质量办好思政课教师“拿手一课”展示交流活动、“磨课练兵活动、故事思政”大赛等,持续开展思政课教师磨课练兵活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听评课评价工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持续开展”京津冀学子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暨“百万学子回延安 延安精神进校园”研学实践活动,扎实做好第二期天津市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人才培养工程学员推荐遴选和跟踪培养,创新优化思政教育工作。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创新优化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我们将积极借鉴采纳您所提出的建议。市教委将以“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拓宽思政育人途径,丰富思政育人方法,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
2024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