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办理结果公开 > 正文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对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707号建议的落实答复
来源: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4-10-23 17:13

李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支持在职继续教育学习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部署,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助力“十项行动”实施,取得较好成效。
  一、抓好人才发展体系优化。2024年1月26日,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全票通过《天津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人才需求,围绕培养、开发、引进、流动、使用、评价、激励、服务等各个环节,为人才在津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法治保障。其中明确了用人单位应当将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纳入职工教育培训范围,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培训。组织召开全市学习宣传贯彻《条例》工作会议,面向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等23个单位和各区相关单位人才工作部门负责同志,以及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代表,对《条例》内容进行全面解读,就《条例》宣传贯彻工作进行部署推动。在各类校园招聘活动中,面向用人单位、高校学子举办法规政策宣讲会,帮助人才充分了解、用好《条例》内容,扩大《条例》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一是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完成全年高研项目遴选推荐,8个项目入选国家高研计划,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批准市级高研项目25项,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调研印发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指导目录,推动继续教育网上平台建设,部署全年继续教育学习工作。二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创新培训。发布创新人才培训计划,采取“整体安排、分项实施、按需选学”的模式,安排4个方面21项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牵引专题研修班”。推荐我市19名高层次人才申报清华大学2024年国内访问学者。三是稳步推进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完成全国首批数字化管理师培训考核,首次实行集中开学办班、区域订单招收模式。截至目前,通过专业技术等级考核407人,获得全国首批区块链(初级)、数字化管理师(初级)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三、抓好博士后人才引育。一是强化平台支撑。为天开高教科创园设立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园区类总站,为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等4家海河实验室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现海河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全覆盖。上半年共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8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2个。截至6月底,全市招收博士后262人,达到全年目标65.5%。二是强化项目支持。161人入选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创历史新高。1月和6月在津京两地完成2批次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与天津市联合资助项目评审工作,共选拔出60名优秀在站博士后。三是强化交流融合。获批举办2024新医科与生物医药博士后海河学术交流活动,近300名博士后围绕“智能医学装备”等主题开展交流研讨。中国电子科技有限集团、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天津天堰科技公司等20余家医疗卫生和生物医药企业参加,活动现场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基于头皮脑电的间期癫痫样放电事件自动检测”等项目与深圳瑞沃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中电云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燧世(天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产品研发、转化落地等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四、抓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改革。在2024年度职称评审通知中继续明确规定,非全日制学历与全日制学历、职业院校毕业生与同层次普通学校毕业生在职称评审方面享有同等待遇。同时充分发挥职称评价指挥棒作用,营造“人人皆可评价,人人皆能评价”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持续推进多元评价方式改革,制定完善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与职称衔接对应政策,做好职称与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人才评价政策衔接贯通,与职称对应类型从59类扩展到91类,进一步降低社会用人成本,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五、抓好事业单位薪酬待遇管理。积极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福利待遇严格按照国家和我市统一政策执行。对于我市事业单位在职新取得教育部承认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人员在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福利待遇政策等方面,均无歧视性规定。



2024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