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办理结果公开 > 正文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对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565号建议的落实答复
来源: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4-10-23 17:09

陈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家庭教育中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工作
  (一)建立完善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
  加强政策牵引,印发《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以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为支点,打造全市学校家庭共育联动体系;明确协同育人发力方向,印发《市教委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天津市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天津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行动方案》,明确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构建家庭教育新格局;突出协同育人标准建设,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通知》,通过规范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十要十不要”和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十要十不要”,推动家校工作规范化、家访工作常态化和家庭教育专业化。
  (二)打造专业化工作平台
  为强化学校家庭教育统筹指导、一体推动,在全国率先成立天津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于2023年成立天津市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统筹全市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推动各区教育局、各学校陆续跟进成立区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及校级家庭教育工作站,截至目前16个区均成立区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实现各区家庭教育中心全覆盖,市—区—校“三级”家庭教育工作体系基本建成,不断提高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水平。
  (三)全方位资源建设
  研发指导用书,发布全国首套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用书——《天津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教程》,形成各阶段有机衔接、螺旋上升和全面系统的指导内容体系;编写案例读本,组织专家编写《教子我有招—陪伴孩子成长36例》《育子先育己—家长自我成长36例》等读本,聚焦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丰富我市家庭教育学习资源、学习途径;录制示范课程,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开学季结合家庭教育时下热点问题,分别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专题录制播放家校共育示范课,例如针对中小学生及家长的“亲子成长示范课”、针对大学生“爱家成长示范课” 和针对教师的学校家庭教育示范课程,有效提升学校家庭教育效果。
  (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依托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聘请多名专家学者组建高水平专家智库;加大队伍培训,将家校共育的内容列入教师培训计划,定期举办覆盖学校德育干部、骨干班主任和家庭教育教师的“天津市中小学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2023年已举办7场培训,参与培训的老师达2000余人次,发挥骨干教师引领辐射作用;组织专题讲座,开展学习贯彻《天津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推动会,市教育两委相关负责同志对《条例》进行解读,苏州市家长学校校长陈慧芬做《让家庭教育指导落地生根》的专题讲座,来自全市各区16个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及骨干教师200余人参加,推进《条例》的学习贯彻落实。规范家校社协同育人队伍建设,市教委与市妇联组织举办了5期天津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教师骨干培训,每期5天,累计覆盖我市中小学1500余名的教师骨干,建立中小学教师家校社协同育人ABC三级证书认证机制,培训一支高水准、高素质,具备实战指导能力的家庭教育队伍,有效提升学校家庭教育专业水平和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能力。
  (五)着力打造家庭教育主题品牌活动
  举办主题活动,每年5月15日举办学校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月活动,2023年举办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交流会暨第二届天津市“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月”活动,全国9个省市做特色经验汇报,会上成立家庭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开创了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格局。各区组织开展了家庭教育精品课、《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知识竞赛、家庭教育主题故事会等10余类、千余场家庭教育宣传展示和主题实践活动,活动参与人次达百万。组织家访大赛,开展第二届天津市中小学教师“讲暖心家访故事”主题演讲大赛,推广成功的家访工作经验,提升广大教师的家庭教育工作水平。突出示范带动,开展天津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工作,首批确定7个天津市市级家校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并择优向教育部推荐3个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形成一批可学习、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促进我市家庭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开展天津市家庭教育协同育人工作案例评选,推荐的3个案例全部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领域“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典型案例”,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天津经验”。
  (六)用好线上阵地,强化家庭热线平台建设
  一是优化阳光心理热线。整合全市各学校专业力量,开通“天津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师生心理支持热线”,后更名为“天津市阳光心理热线”,提供24小时服务(全年无休)。截至2024年3月底,共接到来电2.4万多个,被列入全国首批专业可靠中国心理热线服务系统。阳光心理热线已经成为学校、家长和学生信赖的心理支持绿色通道。二是开通阳光家庭热线电话。组织家庭教育专家自2022年十月开始,每周末开通热线(4000716515),“天津家校”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超过30万,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成长的困惑、化解沟通矛盾、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热线影响正日益扩大,是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缓解家长忧虑的有益补充途径。三是持续开展天津市心理援助热线工作。卫生系统心理援助热线(88588818)7×24小时不间断为公众提供免费心理援助服务,累计有效热线量达2万例以上,影响力涵盖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和部分海外国家。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是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体系。稳定规范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基本建立,指导服务更加专业;家长科学育儿观念基本树立,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更加到位。逐步建成以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协同教育理念为价值引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家庭社会资源整合为抓手的学生成长共同体,形成具有天津特色的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二是继续发挥优势提升家庭教育科学化水平。市教委将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人才和资源优势,继续鼓励高校开设家庭教育专业课程,支持师范院校和有条件的高校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培养家庭教育专业服务人才,开展家庭教育服务人员的培训,为促进家庭教育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是持续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开展天津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工作,继续探索示范区或试点学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区域策略,着力推动以“教联体”为抓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切合各区、各校特点的家校合作的工作机制。通过“协同育人”示范区、示范校的建设,加强对示范区、示范校的指导,形成一批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示范区域和样本学校;形成一批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案例与特色活动,推动我市逐步形成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新格局。


2024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