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办理结果公开 > 正文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对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447号建议的落实答复
来源: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4-10-23 16:53

张楠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深入实施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工作情况
  1.深化“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印发《天津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建设的行动方案》,建设天津市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试点校,建立中小学实践学时制度,指导各区各学校依托中小学实践课堂和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按照小学阶段每学期不少于20课时、中学阶段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要求,研究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安排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成立天津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联盟,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板凳上的大思政课”等独具天津特色的思政实践教学品牌,录制“循着伟大的足迹”思政实践课。
  2.完善课外实践育人制度体系。深化大中小学实践育人一体化建设,加强对各学段实践要素的科学配置,对大中小学实践资源进行系统性整合共享,推动各学段同步发动、同步组织、同频共振。组织全市大中小学共同开展“同讲一堂大思政课”“同学一堂大思政课”“同走一堂大思政课”等主题活动。设立天津市大中小学一体化实践育人中心和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充分发挥各学校教学资源和学科特色,充分利用各学校内外资源,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组织学生以参观体验、调查研究、志愿服务、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设计实践课题,鼓励学生走进各种乡镇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教育基地开展国情观察、文化考察等实践活动。
  3.打造一批特色研学实践基(营)地。发挥教育部命名的9个全国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活动基地、1个全国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营地、6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校外活动场所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建设一批市级实践基(营)地。充分挖掘我市人文景观、优质企业资源优势,精心设计智能制造类、生物医药类、物理航天类、化工材料类、电子信息类、土木建筑类、生态环保类、交通运输类、农林牧渔类、经济管理类等18条特色研学路线,开辟“沉浸式”育人空间。统筹全市高校实践育人基地、中小学实践课堂资源单位、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和高校与中小学共建的“手拉手”实践基地共171家,统一命名为“天津市大中小学一体化实践育人基地”,编入《天津市大中小学一体化实践育人基地名录》,面向全市大中小学开放,并定期进行补充更新,丰富研学旅行资源。
  4.擦亮实践研学项目品牌。持续开展“新时代·实践行”系列实践活动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层宣讲、京津冀协同战略、生态文明、习近平法治思想五个专题,每年组建超过2000支实践团队立足天津、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特色实践,向市委宣传部推荐“2024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示范项目、优秀团队和服务标兵案例;开展2024年度“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高校师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向教育部推荐示范项目、优秀团队和服务标兵共15个,推动形成师生同学、同研、同讲、同行的生动局面,以火热青春献礼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挖掘天津的城市文化与历史底蕴,开展大中小学“我和我求学的城市”主题教育活动,主办“我游我求学的城市”和“津生有缘 逐梦天开”津门学子滨海行主题活动,全市大中小学已开展主题实践活动11100余场,参与学生超286万余人次。连续4年录制播出《同学去哪里》研学实践示范课,组织大中小学师生代表在思政名师带领下,在我市优质企业、特色场馆、科技园区等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做热爱家乡、热爱天津、热爱求学城市的人,自愿做天津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
  5.推进研学实践工作。发布《市教委关于深化新时代天津市大中小学实践育人一体化建设的通知》(津教政〔2024〕1号)、《市教委关于印发天津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管理办法的通知》(津教政〔2024〕10号), 进一步规范我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工作,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提高研学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发布《市教委关于征集天津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营地)、精品课程、特色线路与天津市大中小学一体化实践育人基地(增补)的通知》(津教学生函〔2024〕18号),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积极推动各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召开“天津市大中小实践育人一体化工作会暨研学实践推进会”,介绍了市大中小学实践育人一体化和研学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工作机制、相关要求,6个单位分别做了交流发言,教育两委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市教科院负责同志、各区教育局、各高校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市教委直属中小学负责同志共100余人参加会议。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推进研学实践工作。研学频率方面,按照小学阶段累计开展研学实践原则上不低于4天,初中阶段累计开展研学实践原则上不低于5天,高中阶段累计开展研学实践原则上不低于5天实施。研学活动范畴方面,一般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小学阶段一般在本市内组织开展;中学阶段既可在本市内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也可跨省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体现研学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多样化、阶段性和递进性,激发各中小学开展研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创造高水平研学体验。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探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为目标,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劳动教育、科技创新教育等为主要内容,重点创建一批天津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营地)、精品课程、特色线路,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光荣革命历史,感受新时代伟大成就,感受家乡特色文化和发展变化,在体验式、研究型的学习中真正实现课本知识的反刍和延伸,更好地了解国情,坚定理想信念。
  三是深耕研学内涵建设。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围绕研学实践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增强课程与学生的契合度,提升研学实践针对性和时代性,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深入探讨具有天津特色元素的精品研学线路和课程的创意设计、实践研学基(营)地的质量提升等,不断扩大研学基(营)地资源规模,将中小学研学实践作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重要载体,不断提升研学实践育人质量。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实践研学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我们将积极借鉴采纳您所提出的建议。下一步市教委将深化大中小实践育人一体化,进一步发挥研学实践的育人功能。



2024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