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岩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青少年精品普法高地,助力天津文明城市建设的建议,经会同市司法局、市公安局研究答复如下:
一、持续发挥普法教育阵地的作用
(一)市教委持续发挥我市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市教委于2020年启动我市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在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示范基地指导下,市教委按照教育部示范基地标准进行建设,基地建设面积2000余平方米,包括序厅、宪法教育区、民法典主题区、未成年人保护及预防违法犯罪区、中外法治文化区、法治资源教室、法治实践模拟区、沉浸式防震减灾动感体验馆八大区域。2023年,基地正式揭牌并试运行,市教委有序组织河西区、西青区小学生前往基地进行法治实践教育。2024年,基地已正式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截至目前,基地已累计接待来访学生3000余人次。
(二)公安机关将天津少年警校作为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载体。一是积极推进市区两级少年警校建设发展,组建少警专业教官团队。二是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以思政教育、法治教育、安防教育、心理辅导和警务训练为主题,设置线下课程40余个;积极打造网络云课堂,相继推出交通安全、校园欺凌、心理健康、防火知识等精品课程。三是持续组织开展特色培训活动。举办暑期警训营、寒假短训班等60余期,坚持每月开展主题宣教活动,组织市区两级少年警校走进全市1400多所中小学开展2000余场主题活动,举办网络直播公开课,启动“警+校”少警示范校试点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参训少警学员1万余人,活动覆盖中小学生30余万。
(三)市司法局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做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谋划推动,联合市委宣传部印发2024年普法依法治理年度工作意见,将“提高青少年法治意识”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加以部署。二是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的管理和使用,推进相关部门深入落实我市“八五”普法规划及2024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意见中的要求,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资源的统筹利用,充分借助各级各类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阵地,经常性开展法治宣传和法治实践活动。
二、持续开展普法社会实践活动
(一)举办2024年我市高校模拟法庭大赛。本届比赛邀请河北省部分高校参赛,我市及河北省共13所设立法学院系的高校代表队参加,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中国民航大学获得冠军。
(二)开展专项普法。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日、5月民法典宣传月、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专题普法宣传活动,要求各区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以升旗仪式、主题团队会、征文演讲、社会实践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宣传国家安全法、民法典、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天津市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
(三)持续与公安机关深化法治副校长工作。今年2月,市教委与市公安局联合印发通知,实现全市每所中小学校公安法治副校长全覆盖。3月18日至3月22日,市教委与市公安局联合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 天津公安在行动”主题宣传周活动,公安法治副校长深入1400余所中小学校园,开展宣讲活动4000余场次,受益师生170余万人。持续在大、中小学、培训机构公开招募“反诈宣传员”,加强反诈宣传;在中小学暑假放假前夕,市教委会同公安部门,组织全市公安法治副校长,深入中小学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四)持续开展宪法系列活动。举办我市教育系统“学宪法讲宪法”征文比赛,积极面向全市大中小学生征文;准备我市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比赛;组织全市大中小学生参加教育部青少年普法网“宪法卫士”学习。
(五)市教委与市检察院联合部署全市教育部门和检察机关共同开展“全时空”未成年人智能普法宣传活动。借助“天津检察”APP中“未检护苗”法治教育专栏及网页版“未检云媒体”进行普法教育,其中的“菜单式”普法课程,内容涵盖宪法宣讲、一般犯罪预防、防治校园暴力、自护教育、禁毒教育等主题,并设置了智能问答模块,为用户提供7×24小时的法律咨询以及普法服务。
(六)公安机关各警种联动形成宣传合力。一是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公安交管部门深入中小学进行宣传,公安机关与市教委联合转发《交通安全一封信》,组织民警与天津交通广播记者进行全时段实时联线,提升群体交通安全意识。二是加强反拐卖安全宣传教育。依托市反拐联席会议,组织36个成员单位及属地公安机关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重要节点,开展系列反拐卖安全宣传活动。组织9家市级反拐成员单位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慕课评比展播活动,评选出的优秀作品通过“津云”客户端等进行展播。三是加强防电诈宣传教育。制作“当骗子遇到小朋友”系列短片,通过短视频和双微平台同步发布,视频转发量超过20万。创新建立高校“反诈专员”机制,推动28所高校设置“四级反诈工作站”,建立市局、分局、派出所、高校反诈协同机制和工作群,累计推送电诈预警信息7303条,高校电诈案件发案同比下降18.2%。四是加强防欺凌宣传教育。推进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实体化运行,制定完善预防校园欺凌实施细则。五是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公安网安部门深入学校开展网络安全普法教育,发布《抵制网络谣言,共建网络文明》倡议书;依托 “天津网警”公众号,转发《民法典》《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发布典型案例,阅读量累计达20余万次。
2024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