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虎兆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尽快推动我市大学有序开放校园的提案,经会同西青区、南开区、津南区研究答复如下:
市教育两委认真研究推动我市高校校园逐步有序开放。2023年秋季学期以来,多次组织召开全市高校校园对外开放的专题会议,就简化入校申请手续,着力提高无感快速入校的能力水平,最大限度满足师生学习生活需求和社会公众参观校园合理需求等进行研究。
一、校门管理的有关规定要求和其他省市高校情况
一是国家层面规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校园安全秩序管理,高等教育法明确高校有依法依章程自主管理的权利,高校师生享有对校园优先使用的权利,高校可以制定合法、适当的校园管理制度。同时,高校要坚持因校制宜、科学合理的原则,平衡好校园秩序、师生权益和社会公共需求,推动校园开放,完善相关机制,做好服务保障,引导安全、有序、文明参观。教育部及体育总局印发的《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主要原则:即坚持政府统筹,多方参与;坚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坚持校内优先,安全为重;坚持服务公众,体现公益。教育部官网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机制,依法保障高校合法权益。同时,指导高校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在不影响学校正常秩序和师生学习生活的前提下,使校园开放和内部管理达到平衡。
二是其他省市高校的情况。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关于自己“跨栏”入校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关注,该校正在自主研发入校服务平台,为各类来校人员提供多方式、多条件入校服务,最大限度满足社会人员入校需求。清华大学完善入校服务平台,整合优化各类入校报备系统,使各类人员入校预约更加简便、快捷,满足社会需求。同济大学对校外人员不再限定其必须在访客预约系统中提供校内被访问人员信息后才能入校,而是在校门口刷身份证登记后即可允许进校。中山大学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周末、国家法定节假日参观的预约通道,个人参观可提前7日通过“中大逸码通行”微信小程序自主预约。
二、我市高校校门管理及校园开放的举措
按照“有序开放、依规管理、文明值守、便捷服务”的原则,我市高校加强校门管理,既要认真落实中央及我市关于校园开放管理的要求,开放科普场地、大型仪器和场馆设施等,又要按照学校校门管理要求,教育引导保安人员加强服务意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一是面向社会人员开放场馆。我市高校现有各类场馆190个,向社会开放的场馆有58个,占比30.53%,2023年接待校外人员共计19.1万余人次。各具有场馆开放资质的相关高校,凭出示相关预约手续、会员卡、培训证件,经保安人员核验无误后,直接入校(馆)。外国语大学核实入校人员身份信息后,允许入校参观北疆博物院。美术学院校园场馆部分开放,与外省有关单位合作交流的几个雕塑场馆对外开放。体育学院承接各类社会比赛项目的场馆向社会开放。二是通过校园开放日满足社会需求。高校面向学生和家长设立“校园开放日”“家长开放日”,在规定时间段内允许入校签到咨询、游览参观,更加深入地了解高校生活。天津大学优化了八里台和海教园两个校区校门开放安排,海棠花盛开期间,开放了预约通道,安排学生家长、社会人员等错峰入校参观。三是随时欢迎校友回母校。各高校通过发放校友卡或是线上校友预约专栏,设立校友游览路线,邀请校友们“回家看看”,共同见证学校的发展。工业大学、河北工大校友凭电子校友卡进出校园,南开大学、科技大学、理工大学通过系统预约,校内二级单位审核的形式允许校友入校。四是满足亲友入校合理需求。对于有入校需求的亲友,通过出示学生“一卡通”电子版照片或是学生到学校门口带领等方式均可入校。财经大学通过校园APP备案,学生家属朋友申请的形式入校。理工大学将公交站台设立在学校内,供社会群众及师生入校参观游览。五是临时外包服务人员便捷入校。对于急修、抢修人员入校,由校内相关部门确认后,学校门口放行入校,其他物资及快递运输车辆,限时错峰入校。城建大学允许校外第三方人员提出正当需求后即可进校,学校宣传部接受天津日报媒体采访,表示已对外开放。财经大学师生人员及有正当需求人员采取无感通过的方式进入。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我们将继续指导高校统筹好校园开放和有序管理之间的关系,增强对学校管理和服务师生的认识。一是继续加大校园开放宣传力度。通过校园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发布校园开放政策规定,主动对接官方媒体,宣传我市高校开放政策,指导学校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充分发挥自身网站优势,加强政策的透明度。二是多措并举挖掘开放资源。积极对接社会力量,挖掘校内开放资源,推动有条件的学校进一步开放场馆,正确处理日常教学与社会公众需求的关系,指导高校开发建设停车收费系统,满足社会停车需求。三是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满意度。积极推广信息化手段,快速识别入校人员信息,对确有游览观光需求的居民,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服务,如天津大学每年海棠季吸引游客数万人,并开通线上直播的形式满足游客需求。
2024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