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管理支持的提案,经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残联研究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孤独症儿童教育,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先后出台《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的实施意见》《天津市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创建了44所孤独症融合教育试点学校和幼儿园,帮助孤独症儿童以多种方式实现融合教育。市教委先后组织医教结合康复技术培训、特殊教育孤独症专题培训、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系列培训,各类培训均将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作为不可或缺的主题,提升教师的康复技能和教学实施能力,为孤独症儿童教育储备了一定的专业力量。
二、主要工作
(一)完善体系建设,加强和保障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
落实《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的实施意见》,修订完善随班就读能力初筛表,让具备一定能力的孤独症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幼儿园、学校学习。对能力较低的孤独症儿童也按照“一人一案”的方式进行合理安置,不断完善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体系,有效提升孤独症儿童家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探索实施路径,服务孤独症儿童发展“破难点”
一是明确入学标准。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的实施意见》、《天津市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能力初筛表和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能力参考标准及测评方案。二是构建融合流程。依据孤独症儿童的能力水平,接受半日融合、逐日增加融合、脱离陪读融合、独立入校(入园)融合、社区融合等多种方式的融合教育。三是提供策略支持。研发《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学校融合支持手册》,以课程教学调适、环境支持、情绪与行为管理、社交与沟通改善等主题,提升教师对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认识高度和实施能力。四是完善协同共育。组织家长沙龙、家长互助帮帮团等活动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家长培训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联动社区、康复机构,积极开展孤独症儿童家庭可参与、可融入的社区活动。
(三)提升师资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注活力”
一是以培训夯实教师专业素养。实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系列培训,因需差异培训,奠定理论基础。二是以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搭建交流展示平台,组织孤独症融合教育论坛、双优课、双成果、教师基本功暨融合教育案例遴选等活动,提升教学实施能力。三是以项目增强教师研究能力。实施“天津市特殊教育专题教研活动项目”,从教学研究、课程建设、资源建设、教师队伍进行深化,形成特殊教育核心研究团队,建立跨域协同、合力攻关的问题解决工作机制。四是强化融合教研。健全特殊教育教研制度,组织随班就读教师、资源教师与特殊教育鼓励普通巡回指导教师共同开展跨区域教研、校际联合教研、普特联合教研,不断提升融合教育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要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办好特殊教育,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保障特殊教育的办学条件,保障孤独症儿童受教育权利,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水平,加强孤独症常态化专题研究,加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营造家校协同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2024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