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注特殊教育群体,强化教育支撑服务能力的提案,经会同市残联研究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思想,聚焦提供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这个着力点,研究破解特殊教育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有效举措,按照教育部部署要求,实施了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十四五”以来,我市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机会不断扩大,普及水平明显提高;财政投入大幅增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明显,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二、主要工作
(一)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切实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教育、残联、民政部门密切配合,对全市适龄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各类教育情况逐一核实核查,精准掌握每个持有残疾人证的适龄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适合教育现状,按照残疾类别、程度分别建档立卡,逐一做好教育安置。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采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方式,对中重度残疾儿童实施义务教育。采用送教上门方式,对不能到校就读、需要专人护理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对送教上门的学生全部纳入学籍管理,加强人财物保障。一是落实《天津市残疾儿童少年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指导意见》,为随班就读对象的准入能力评估提出参考性的指导意见。二是发挥特教学校在教育教学、教研和科研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将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向普通学校辐射,切实提高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三是不断提高送教上门服务工作质量,构建特殊教育送教工作体系,确保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适合其需要和发展的教育。
(二)成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
在天津体育学院成立天津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区、校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提供专业指导与技术支持,在天津市特殊教育相关信息通报、政策、管理、咨询、评估、训练、巡回指导、培训、决策咨询等方面提供服务。在此基础上,构建由市、区、学校资源中心三级专业服务网络,加强专业规范与指导,统筹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特殊教育班、送教上门等专业支持服务。
(三)提升师资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注活力”
一是以培养储备教师专业队伍。支持天津体育学院办好特殊教育本科专业,推动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中设置特殊教育学科。二是以培训夯实教师专业素养。实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系列培训,因需差异培训,奠定理论基础。三是以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搭建交流展示平台,组织孤独症融合教育论坛、双优课、双成果、教师基本功暨融合教育案例遴选等活动,提升教学实施能力。四是以项目增强教师研究能力。实施“天津市特殊教育专题教研活动项目”,从教学研究、课程建设、资源建设、教师队伍进行深化,形成特殊教育核心研究团队,建立跨域协同、合力攻关的问题解决工作机制。五是以培元关爱教师身心健康。实施特殊教育教师“培元关爱计划”,构建特教教师职业健康的心理服务模式,建立4所心理关爱服务基地,研制《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心理自助手册》,为全市特教教师提供心理支持,提升教师心理调节能力。六是以资源赋能教师专业支撑。依托天津体育学院成立天津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探索特殊教育“大中小一体化”融汇式发展之路。七是以政策保障教师队伍稳定。出台《关于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特殊教育津贴标准按照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工资的30%确定,保障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特殊教育事业。
三、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市教委将继续落实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办好特殊教育,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规范资源教室的管理和使用,加强资源教师的培训,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2024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