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办理结果公开 > 正文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605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来源: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4-06-10 14:52

陈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实施大中小学一体化网络素养教育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大中小学一体化网络素养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针对您在提案中提出的五点建议,经会同有关处室研究,现将有关工作答复如下:
  我市一直以来特别重视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升,同时在校内校外以各种方式加强网络素养教育,积极探索大中小一体化的贯通式网络素养教育路径。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同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对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作出了全面部署。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3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育数字化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主题。
  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大背景下,我市教育系统深刻领会教育数字化的重大战略意义,不仅将师生网络素养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更将全体师生的数字素养提升作为我市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难点和重点来突破。
  一、组织编写网络媒介素养科普类教材
  培养中小学生的数字素养,与开设清晰的课程和系统实施密切相关。2022年,国家颁布《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信息科技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面对新课程方案、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和旧的信息技术科目教材(简称“双新一旧”)难题,我市组织信息科技市级教研员、各区域教研员及学科骨干教师,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深刻理解学科概念,深挖课程体现的核心素养,组织团队参与撰写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编写修订中国地图出版社委托的义务教育国家课程信息科技教材,编制义务教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案例等,力争破解该课程有效落地的难题。
  二、策划制作网络素养动漫短视频
  2022年3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全学段、全学科、全类型的优质资源全覆盖。我市作为国家平台第二批整省试点单位,积极推动天津智慧教育平台与国家平台的有效对接,尤其注重国家及天津市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的建设和推广。目前,天津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有天津市范围内全学段、全学科、多类型的优质地方课程资源,其中信息技术类相关课程及科普视频资源1200余条,其中包含网络安全和网络素养类的微课小视频。天津市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程资源体系完整,内容科学准确,且建有严格的数字资源审核标准,不仅提升了师生使用平台资源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也为其解决了甄别资源的后顾之忧。在资源平台优化过程中,会更加关注平台网络素养教育专题栏目的设置及资源标签的多元化,提升网络素养类相关资源的检索准确度。
  三、选拔培训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师资队伍
  2022年,教育部制订《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涵盖了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5个维度,其中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直接体现在数字化意识和数字社会责任中,教师的数字素养直接关乎学生的发展。天津市教委一方面通过开展专家讲座、研讨、优质课展示等多种形式,组织专家、骨干教师等深入教学一线对教师数字素养开展多次培训和指导,加强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普适培训;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专家工作室骨干教师、网络安全专业人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制作教师数字素养类专业培训课程体系,供广大教师研修借鉴,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与专业技能。3月21日,由市教育两委主办,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天开高教科创园管委会和天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教师数字素养、科学素养大讲堂活动在天开高教科创园举行。本次大讲堂是天津市庆祝第40个教师节系列活动中“教师专业发展大讲堂”的首讲,以“数字赋能教育 科学改变未来”为主题,旨在提升广大教师数字素养和科学素养,加强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教育数字化和科学教育意识,增强干部教师面对“未来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四、建设网络媒介素养优质课程
  为提升学生在数字时代真实问题情境中,自信、批判和创新性使用信息技术与数字设备、环境、人、社会交互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我市已基于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开展研究,从数字公民适应信息社会新数字环境的能力要求角度出发,关注学生数字素养的基础与起点,以及与职业技能培养衔接,从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发展提高利用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习空间、课程资源、教学模式等方面构建了中小学信息科技创新课程(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urse,简称ITIC课程)体系。该体系首先是建构ITIC课程39门,包括信息基础课程6门,科技创新课程33门;二是利用天津市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发ITIC课程在线学习系统,研发示范教学网络课程18门,审核遴选特色网络校本课程20余门,课程内容共建共享,单门课程最高访问量达39万人次,初步实现了以网络课程助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推进教育公平;三是依托区域教研和基地校实践,针对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教师研修等关键问题,为教师教学、教研和研训提供指导;四是在信息时代“双减”政策下,课程内容丰富了学校课后服务项目,为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多样化选择,服务学生的数字素养发展。
  五、策划开展网络媒介素养主题活动
  在加强信息科技学科教育,培养学生数字素养及培育数字技术专业人才的同时,我市以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广大学生提升网络素养。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系列活动,为广大师生解答网络安全问题,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录制“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示范课”等,加强日常网络素养教育;举办天津市大中小学网络文明主题文化节,同学们围绕网络文明倡议、网络安全知识普及、网络普法故事等主题制作各类微视频,展播优秀作品;举办天津市大中小学公益广告设计大赛,设置法治教育、网络安全、诚信教育(含防范传销、电信诈骗、文明服务)等选题。在各项活动组织过程中,以活动前组织培训、宣传引导,活动中植入项目、专项竞赛,活动后交流展示、鼓励表彰等形式,开展隐形的数字素养教育。未来,还将注重整合校外科技场馆优质馆藏资源,探索开发适用于师生数字素养培育的场馆课程及学习资源,继续举办丰富多彩的数字素养教育活动。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大中小学一体化网络素养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加强与高校、专业研究机构等沟通交流,探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认真吸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持续做好我市大中小学一体化网络素养教育工作。

2024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