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校友会组织建设推进天开园建设和科技成果在津转化的提案,经会同市科技局、市投资促进局、市财政局研究答复如下:
规划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以下简称天开园),是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举措,对发挥高校创新优势和策源功能,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支撑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天开园的建设离不开校友资源的助力与赋能。
一、开展的工作
一是校友组织建设方面。一是为支持市属高校凝聚校友资源,鼓励市属高校成立校友会、基金会,指导高校了解校友会、基金会相关法律政策,梳理成立程序,完善内部治理。近年来,天津理工大学天津校友会等12家校友会、基金会已成功注册成立,在各高校的带领下,积极发挥各自优势,与各校友企业、行业企业开展交流合作。二是紧抓母校为核心的管理机制,要求高校做校友会、基金会发起人,主导校友会、基金会运营管理,将校友会、基金会事业纳入本校事业规划,对校友会、基金会工作进行管理、考核。三是市教育两委专门研究出台了《市委教育工委 市教委关于印发加强高等学校中小学教育基金会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就学校管理与基金会治理提出明确意见,进一步强化高校、中小学教育基金会建设。
二是校友基金方面。一是围绕天开园功能定位,设立了天开园创业种子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扶持高质量种子企业,支持和引导高校师生、校友在天开园创业发展,提升天开园创新创业“含金量”。二是设立50亿元天开九安海河海棠基金,8支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63亿元,构建覆盖企业发展全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三是围绕政府基金配套,我市设立了天津市天使母基金,采用“1+N”模式,打造市、区两级联动的天使母基金群,优先支持重大创新平台、重点产业链,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其中,市级天使母基金于2022年注册设立了天津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注册资本20.01亿元,已累计参股设立子基金11支,子基金投资行业领域包括信创、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可为校友投资基金提供配套。
三是校友资源招商进驻方面。2023年,天开园着力构建成果转化与招商引资相辅相成的资源集聚新格局,建立“一核两翼”联合招商机制,加强与市合交办、市政府驻京办、市发改委和南开区、西青区、津南区等单位的沟通合作,在天开园打造校友经济政策高地,充分调动高校校友会、市场化招商机构、孵化机构等各方的积极性,共同推动重点项目落地。2023年,天开园“一核两翼”累计新增注册企业1220家,其中核心区681家(天开广场391家),天开西青园263家,天开津南园276家。畅通高校与园区的对接通道,世界首款脑机接口专用编解码芯片、水系规模储能电池关键材料和电芯等一批成果落地转化,298家高校师生及校友企业入驻天开广场,企业数量占比达76%。
四是政策扶持方面。一是出台天开园专项扶持政策。围绕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创新创业、人才引育、校友经济等十个方面,研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34条扶持政策体系。强化聚焦“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创业孵化”3类创新服务,重点面向“高校学生、大学老师、高校校友”3类创新主体,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共建共享、市场化运营”3种机制,吸引更多高校师生校友和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天开园建设。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兑现力度。持续开展政策进校园系列活动,不断扩大政策影响力。会同天开集团、天南大平台公司和南开区,组建政策调研服务工作组,组织开展“一对一”专项政策服务,帮助企业结合自身情况推介适合政策,助力企业最大化享受政策支持。围绕企业入驻、成果转化、融资服务等重点环节,全年累计为平台公司、入驻企业、优秀人才等兑现政策支持资金2.36亿元,“真金白银”为园区发展赋能添力。其中,为天津大学校友会等4家校友会兑现政策资金226万元。三是组织各类大赛、讲堂、论坛、沙龙、路演等活动300余场,搭建展示项目、碰撞思想、共赢发展的平台。天开园的品牌影响力、创新带动力日益增强。
五是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一是发挥政策服务组作用,针对高校具有领导职务的科研人员在收入分配、技术入股等方面的落实难点问题,面向全市高校纪检组组长、组织人事部门开展专题培训,提高纪检、组织、人事等部门的政策共识,有利推动科研单位落实政策,激发校友创新活力。二是整合科技资源,建成天开园展示中心,重点展示全市15家重点实验室,天开园创新生态以及我市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在智能科技、生命科技、低碳科技等领域的科技成果265项。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继续支持我市市属高校成立校友会、基金会,出台校友会指导文件,指导加强组织建设,促进与行业企业交流合作。鼓励我市高校校友会、基金会建立完善议事协调机制,促进校友工作交流以及校友资源对接。
二是推动天开园建设转入提质增效发展新阶段,持续发挥校友经济对天开园发展的特殊作用,大力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发挥海河产业基金、天使母基金、天开种子基金、天开九安海河海棠基金等作用,打造天开基金群,更好服务园区企业发展。
三是推动惠企政策迭代更新,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天开园政策2.0版,重点发展智能科技、生命科技、低碳科技等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重点产业集聚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
四是举办天开大讲堂、科创沙龙、项目路演、创新创业大赛等高水平交流活动100场以上,促进校友经济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天开园社会影响力。
五是讲好“天开故事”,加大宣传力度,依托天开园展示中心集中展示我市各高校优质成果,打造校友创新创业良好氛围,深入挖掘提炼一批优秀校友企业、创业者的典型事例,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全方位展示天开品牌形象。
六是持续发挥好科技智库理论优势,加大校友经济等相关理论研究力度,更好的服务天开园快速发展。
2024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