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办理结果公开 > 正文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108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来源: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4-06-09 16:06

民革天津市委会: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红色文化引领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的提案,经会同市文化和旅游局研究答复如下: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红色文化引领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委对弘扬红色文化和“大思政”建设的关注和支持。市教委深入研究后,现将有关工作情况和计划报告如下:
  一、已开展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汇聚各方力量。一是注重高位统筹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市委书记陈敏尔同志上任伊始第一站即到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调研,就深化“大思政课”综合改革提出要求,以上率下带动全市形成重视和加强“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的浓厚氛围,持续推动红色资源滋养“大思政课”,提升铸魂育人实效。二是加强系统设计谋划。市教委聚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最难啃的硬骨头”,依托“一主三辅一平台两机制”的整体设计,大力实施“1312”工程,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教学能力,培养锻造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人才,为红色资源教育入脑入心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三是强化协同联动落实。市教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专题出台深化“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的具体举措,有效推动建设方案落实落细,以红色资源为牵引,赋能“大思政课”建设;市教育两委在全市16个区、30所高校,全面启动“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示范区、示范校培育建设工作,推动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和成果范例,增强红色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市教育两委组织全市56所高校与1400余所中小学分片区签约共建,共同开展“同讲一堂大思政课”、“同学一堂大思政课”、“同走一堂大思政课”等主题活动,引领红色文化一体化建设,组织市级跨学段示范活动超过200场,大中小学一体化交流成为常态;2023年,市文旅局推出平津战役纪念馆“平小津”系列冬令营、夏令营和特色主题课堂、周邓纪念馆“小小讲解员沉浸式体验营”等近50个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主题红色研学活动。
  (二)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一是实施红色文化传承工程。市教育两委在全市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工程系列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积极作用;天津市首个红色文化遗产研究院在天津城建大学揭牌,探索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新实践,进一步凝聚红色文化学术研究人才智慧力量,促进研究成果转化,推动红色文化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和高质量社会服务;天津市红色资源教学中心正式挂牌运行,设“学党史,知来处”、“走进二十大,明去处”、“了解精神谱系,践于行”三大展厅,以LED增强现实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打造“一馆多主题”的数字化资源中心,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体验,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宣传阵地。二是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市教委遴选出10所高校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试点,发挥实践教学沉浸式优势,逐一制定教学实施大纲,参照军训、实习方式,对照教材章节,集中安排1周时间,开展书本知识“反刍”式实践教学,到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回顾鸦片战争、到觉悟社纪念馆领略“五四”运动、到平津战役纪念馆讲授解放战争历程、到天津港感受新时代脉搏等,让“书本上抽象的思政课”变成学生“现实中鲜活的思政课”;市文旅局联合天津博物馆开展了“百场革命文物直播进校园”活动,目前已完成100多场直播;市教育两委主办京津冀学子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暨“百万学子回延安 延安精神进校园”红色研学实践活动,重走红色路线、参观革命遗址、现场聆听“大思政课”。三是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市教育两委、市文物局联合策划推出“文物进校园”系列活动,遴选了40余名优秀革命文物讲解员,打造一批革命历史文物进校园精品课程,深入全市大中小学开展主题宣讲,生动展现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市教育两委成立天津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联盟,组织56所高校与12个在津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100个天津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结对“馆校共建”,引导学校把思政课堂搬到场馆、基地,吸引更多学生主动观文物、学历史、悟红色精神;组织“行走的大思政课”、“海河畔的大思政课”、“板凳上的大思政课”等特色展示活动,让思政课越来越“活”、越来越“火”;市文旅局积极推动红色旅游资源进校园,支持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红色旅游骨干讲解员开展党史故事宣讲,会同相关单位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等特色活动。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培训教研质量。一是配齐坚强教师队伍。高校按照师生比1:350动态平衡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优化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建立提前补充机制,留足转岗量、退出量、流失量和学生扩招后增量,思政课教师的师生比始终动态达标,统筹用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有序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配备,力争到2025年小学专职教师配备比例达到70%以上,初高中专职教师全部配优配齐,为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二是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轮训制度,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不少于5日的集中脱产培训,严格落实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传帮带”培训、全实景进阶培训等制度,每年组织优秀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到红色教育基地等开展学访研修不少于1次;组织教师每年深入延安、遵义、兰考、井冈山、红旗渠、浦东新区等地开展常态化研学20场,从全国100个红色场馆搜集讲解词提供教师参考,帮助教师积累鲜活教学素材;三是做实育人教研活动。加强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联盟建设,开展常态化集体备课活动,2023年开展17场交流活动,覆盖3000余人次;建立市教科院每学期向市教育两委专题汇报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建设方向,理顺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要求;加大从中小学优秀思政课教师中遴选教研员力度,以教学效果为主要考量指标,配齐配强市、区两级专职思政课教研员,各学校专门设置思政课教研组,统筹组织做好思政课教研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我们将进一步运用好红色资源,传播好红色文化,从严从细抓好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的“大思政课”建设,努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为全国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更多天津经验。
  1.加强与市文旅局紧密协作,充分用好革命文物和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开展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建设,策划推出精品展览和社教活动,扎实推进天津市全国“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示范区、示范校培育建设,同时持续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努力培育和建设一批思政课重点实验室、名师工作室,着力打造一批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精品课、示范课,推动红色文化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2.实施红色文化传承工程,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组织高质量的红色文化理论培训和实践研修,积极引导教师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3.依托社会课堂,推进实践教学。继续深化馆校共建机制,支持中小学与博物馆开展“馆校共建”,共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建设一批学校实践育人基地,建好“实践课堂”的重要内容,同时通过举办“文物进校园”、“英烈故事我来讲”红色宣讲员评选、“红心筑梦新时代 星火传承启华章”天津市大中小学红色教育主题示范等系列活动,推动红色文化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2024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