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1+N”型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培训基地的提案,经会同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研究答复如下:
我市职业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持续强化政策支持,保障投入力度,坚持在创新上发力,在改革上攻坚,持续探索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天津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深化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
鼓励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支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持续深化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面向全国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接新标准更新知识技能、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等方面开展培训工作。实施2023年度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培项目,设置“课程实施能力提升”等11个培训大项29个子项,经专家评审,确定由13个单位承担24个培训项目,其中6所国家级基地承担15个项目。持续深化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组织我市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开展2023年项目申报工作,经教育部专家综合评议,我市6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成功申报并发布40个教师企业实践项目。
二、继续探索校企协同的教师培训模式
鼓励各培训基地校企协同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跟岗培训模式、任务式教学模式等开展师资培训,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丰富师资培训项目内涵。在2023年度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培项目中,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与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联合承担中高职机电设备类、航空装备类、自动化类、汽车制造类等教师企业实践项目,既发挥高水平院校在理论授课、师资积累上的优势,又有效利用企业在实践项目、实操设备、实际案例上的特色,充分提高参训教师的“双师”能力及企业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我市依托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奖补资金,创新设置天津市高职院校教师进高校进企业协同创新能力研修项目,采用集中研修、跟岗实践、伴随指导、探讨交流、项目实做等形式,支持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协同开展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提升高职院校参训教师教科研能力,该项目将于近期组织申报和遴选工作,骨干教师进企业项目开发组项目将由高校和企业联合申报、共同实施,进一步探索校企协同的教师培训模式。
三、启动实施“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和教师司有关要求,为做好天津市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市教委委托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匠之师研究中心成立编写组,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公正为要的原则,分层分级制定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建立“市级统筹、专家复核、院校认定”的三级认定体系,建立“双师型”教师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双师型”教师培育和发展机制。研究起草《天津市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方案(试行)》和市级“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经多轮面向职业院校、有关处室、相关领域专家征求意见,已正式印发并启动实施。
四、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局)
近年来,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产教融合试点和产教融合研究院建设,并在职业院校“创优赋能”、高职院校“双高计划”等项目中,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重要的建设任务。2023年,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市财政投入3000万元,择优遴选打造5个左右市级职业教育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主要面向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我市主导和重点产业领域,着力提高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推动校企深入合作、产教融合。同时,我市有7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层面“双高计划”建设,2023年市财政已拨付“双高计划”建设资金2.45亿元,学校可将上述资金用于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等产教融合重点工作任务,着力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推进我市产教融合发展。此外,2023年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1350万元,支持职业院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师资培训项目,主要设置了“三教”改革研修、名师名校长培育、校企双向交流三大类10个方向开展培训与研修,推进培训资源共建共享,打造高水平教师培训基地,创新教师培训形式,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五、加大对职业教育有关项目支持力度(市发展改革委)
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支持我市职业教育师资培养项目建设。2021年以来,持续实施《“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经会同市教委、市人社局遴选推荐,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院校入选“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名单。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项目,总投资4.83亿元,2021-2023年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0.8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2.5亿元;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全国职业教育师范教育标杆设备购置项目,总投资11.0亿元,2022年获批设备购置于更新改造贴息贷款额度2.0亿元,为我市职教师资培训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重视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遴选和培育力度,依照《天津市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工作要求,会同市教委先后遴选并公示三批193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其中天津天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获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目前,积极开展第四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征集培育工作,已收到74家企业申报材料,将于近期组织专家审核并面向社会进行公示。后续将继续加大与职业院校有紧密合作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力度。
六、强化教师实践培训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市人社局)
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培训,一是依托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国家“一体化”师资培训基地等平台,组织全市技工院校教师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提升培训。二是支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成立“全国技工院校师资研修中心”,开展高层次教师培训,培养“一体化”师资队伍。支持技工院校围绕教学改革、专业设置、学生管理等内容,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支持职业院校引进高技能人才。出台《市人社局关于为事业单位引进人才提供便利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本市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等事业单位,可通过直接考核方式,引进国家级、省部级称号获得者、相关职业技能竞赛获奖者等高技能人才,到与所获技能奖项相关的岗位工作。二是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兼职教师。按照《市人社局关于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职业院校可以根据需要自主设立流动岗位,流动岗位人员不与事业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其薪酬由双方协商确定,自主引进行业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从教,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产教融合。截至目前,有关职业院校共57个流动岗位处于使用中。
七、着力搭建校企合作桥梁(市科技局)
市科技局着力搭建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的桥梁,通过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作为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促进校企合作。通过推动选派单位探索“全周期+双导师”协同培养的创新模式,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企业均参与在内,从最初的课程学习,到最后的毕业设计及答辩,并且配备了研究生企业导师,可以更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课题的指导。通过派驻研究生或本科生的方式参与到企业的运营生产中,在有力提高企业研发团队总体研发水平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2023年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市职业大学等职业院校新选派一批科研人员,目前征集到73人,正在进行资格审查等程序,预计将服务73家科技型企业。
八、打造高质量产业环境(市工信局)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高标准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天津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着力提升自主创新协同创新水平、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工业经济运行企稳向好趋势稳定,为构建“1+N”型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培训基地,打造高质量产业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职教大会决策部署,会同各有关部门多渠道拓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政策支持力度。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优化我市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布局,持续推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023年10月1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天津市教育委员会,022-8321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