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整合社会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助力学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经会同市卫生健康委研究答复如下: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市积极探索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以工作体系建设、专业水平提升、品牌活动打造为重要抓手,构建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格局,积极建设有效的社会心理服务资源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市教委工作举措
一是持续优化热线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我市心理援助热线工作,普及阳光心理热线、阳光家庭教育热线、心理援助热线“三线”知晓率,广泛宣传热线号码,使每一位学生100%知晓阳光心理热线,每一位家长100%知晓阳光家庭教育热线,每一位公众知晓心理援助热线。
二是开展5·25心理健康日宣传教育活动。举办“5.25”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开展心理养成类、心理成长类、心理创新类、心理帮扶类和心理疗愈类等市级主题活动,覆盖学生超百万。在天津日报、津云、津门教育等媒体推出了《亲子关系不缺爱,而是缺少读懂对方的能力》《父母准确定位 智慧带娃不累》《天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综述》等一批心理和家庭教育科普文章,扭转社会舆论导向。
三是科学组织资源,提升心理课程教学效能。录制开学季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教师培训示范课,亲子成长示范课等系列课程,研制课间5分钟心理操,举办学生抗逆力训练营,推动“点心课堂”心理微课40余节。编制新学期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指南、开学季中小学(幼儿园)学校家庭教育亲子活动指导30招、大中小学生抗逆力训练指南5个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活动工作指南。
四是培育心理师资队伍,提升心理干预水平。承办全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班。通过讲座、研讨、座谈等多种形式,分类举办高校学工部长培训、教育局“一把手”培训、中小学校长和班主任培训,开展覆盖16个区的心理与家庭教育专项督查。研究设立天津市生命教育中心与成长发展中心。围绕班主任教育问题学生面临的风险点,组织专家编写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十要十不要”手册,指导班主任以科学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
五是推动家庭教育工作提质增效。成立天津市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进一步推动家庭教育工作走深走实。举办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交流会暨2023年天津市“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月”活动,组织全国9个省市互学互鉴工作经验。开展市级家庭教育工作培训7场,参与培训的老师达2000人次。成立家庭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开创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格局,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配合市人大对《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出台开展立法调研,全力协助《条例》修改审议。指导推荐的3篇家庭教育协同育人工作案例全部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领域“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典型案例”,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天津经验”。
六是发挥部门联动效能,一体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天津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行动方案(2023—2025年)》和《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方案》,成立天津市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班,构建更加完善的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深化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持续合作,继续优化“校医共建”、“教医共建”机制。推动危机干预“绿色通道”更加通畅,探索解决青少年在精神卫生机构挂号难等现实问题,通力开展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加强宣教与培训,加强技术力量输出,不断完善我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工作。
二、市卫生健康委工作举措
一是持续开展天津市心理援助热心工作。我委不断完善我市心理援助热线开展工作,市级热线(88588818)7*24小时不间断为公众提供免费心理援助服务,累计有效热线量26572通,影响力涵盖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和部分海外国家。推动各区开展区级热线工作,截止2022年底,全市共12个区设有热线22条,受理来电346通。
二是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守门人项目。面向全市中小学建立三级守门人,其中班主任为一级守门人、学校心理健康老师为二级守门人、心理卫生专业人员为三级守门人。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中小学校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协作,开展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筛查、干预、转介等工作。培养其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
三是开展我市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我委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抑郁症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等科普知识宣传。以区为单位开展常见精神障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类宣教活动至少24场,确保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
2023年10月1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天津市教育委员会,022-8321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