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办理结果公开 > 正文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0799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2-10-21 16:48

靳方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市落实“建设技能型社会”“深化产教城融合”要求的提案,经会同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发展改革委、津南区、市财政局研究答复如下:
  一、强化职业教育理论研究
  成立天津市产教融合研究院,建设职业教育高端智库,打造高端职业教育科研体系,支撑并服务于全市职业教育的政策研发和实践创新。一是组织开展职教科研项目立项。完成《2022年中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2022年高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天津市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指导意见》等专题研究项目19个,全部研究项目形成研究报告或相关教材。二是积极建言献策,助力职教改革。提交《关于促进我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几点建议》等政策建议5篇。三是组织论坛会议,开展学术交流。组织召开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指示精神会议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推进会,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专题报告会,邀请教育部职成司负责同志作宣讲报告。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大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吹响新时代天津职业教育改革攻坚的冲锋号。举办天津市职业教育活动周,面向全社会开展重点活动。成功举办中华职业教育50人论坛,举办第33、34期“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大讲堂。
  二、统筹推进产教城融合
  (一)完善培训资源体系,践行技能提升行动。一是充分调动企业院校积极性,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开展职业培训。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院校毕业学年学生等人员开展《职业培训补贴目录》内职业技能培训,依规给予培训补贴。(市人社局)二是发挥津南区职业教育资源聚集优势。推动区津南区15家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成立“津南区职业培训联盟”,共建共享职业培训师资库,制定培训机构单位培训能力勘验工作方案,支持企业联合各院校开展职工在岗培训。助力天津滨海汽车学院筹设天津海河技工学校,设置汽车维修、汽车营销、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3个专业,进一步完善我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体系。2022年全年组织毕业学年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2030人次。对接经济结构优化和新动能引育需要,积极开展适应津南区产业结构发展的新业态、新技术的职业培训,促进产教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人才保障。建立职业技能培训联盟和职业培训研究协会协同发展合作模式。对接培训资源、对标培训标准、完善培训管理,引导联盟和协会资源互补,发挥双方在教学标准、师资融合、教学理念、新职业研发和三方等级证应用等方面的合作。(津南区政府)
  (二)推动我市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与行业企业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获批并持续开展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17个,探索开展市级学徒制试点18个。试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海鸥学徒制”、“五双五定”等学徒制改革模式叫响全国。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共有51所学校的6万余人申报参与500余个证书试点。
  (三)营造良好氛围,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开展“天津技能周”系列活动。邀请“海河工匠”奖获得者走进校园,围绕工匠精神开展经验事迹宣讲,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市人社局)
  三、促进供需双向对接,完善政策保证措施
  (一)打造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集群。主动对接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流程再造,服务标杆企业和龙头企业需要,拓展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飞机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天津市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实训中心、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精密模具协同创新中心、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斗卫星导航产教融合实训教学基地功能作用,支持职业院校通过政府投入、政府债券、引入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建设专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打造“通用技能+专业技能”的公共实训基地集群。建立5个高水平示范性仿真实训基地,依托优势专业开发一批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建立虚实融合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建立天津市实训资源管理运行平台,实现公共实训资源与企业实训资源的共享共用。截至目前,我市已建立35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67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二)搭建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成立天津市产教融合研究院,投入专项资金200万元,深入开展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谱系图等重大专题研究10项。研究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互动关系,动态发布企业需求信息(含企业培训需求)是产教融合研究院的重要功能,目前,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谱系图已获立项并实质性开展工作,研制市域产业人才需求报告46个。依托平台汇聚区域和行业人才供需、校企合作、项目研发、技术服务等各类供求信息,向各类主体提供精准化产教融合信息发布、检索、推荐和相关增值服务,实现供需双方信息对称,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支持我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2019-2020年,市财政局累计拨付专项资金2580万元,支持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次)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试点项目,以及宝坻区实施产教融合职教集团建设,依托行业企业主管部门,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同时,2021年市财政局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支持产教融合研究院建设,打造高度协同的职业教育研究链条,开展产教融合相关课题研究,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建设。此外,我市在“双高计划”中突出产教融合工作。截至目前,我市有7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层面“双高计划”建设,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双高计划”十项建设任务中,突出了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等多项产教融合重点工作任务。2020年至2021年,市财政局累计拨付上述7所高职院校4.64亿元,支持包装工程技术、护理、医药、模具设计与制造、光伏发电等10个专业群,着力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推进我市产教融合发展。上述工作对我市深化产教融合,建设技能型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市财政局)
  四、扎实做好海河教育园区建设(津南区政府)
  (一)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推动津南区与海教园一体化发展。启动“工匠涵养”创新工程,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支持海教园院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海运学院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数智港航经济产业学院,与天津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共建特种设备产业学院,提升产教融合水平。推进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与荣程集团、华海清科签署《人才对接合作框架协议》,延伸校企协同育人的广度深度。
  (二)全力支持创新发展聚集区建设,加快推进海教园教育体系发展。严格落实《津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财政管理体制暂行办法的通知》(津南政发[2021]8号)文件要求,积极筹措资金,全力支持创新发展聚集区建设,促进海教园产业引育、教育发展和创新创业快速发展。立足津南实际,结合海教园教育需求,不断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力度,为将津南区打造成为天津市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核心区和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夯实教育基础。支持人才引进,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天津产教融合试点示范项目(天南创新谷项目),用于云创可研中心、服务平台、人才公寓等建设。
  (三)创新产教融合方式,推进社会崇尚技能。成立“国津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院”,开展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课题研究、学术交流,举办职业教育创新活动、职业教育峰会论坛。举办迎世赛、点亮技能之光等主题推广活动,兑付区级奖励资金,激励职业技能交流提升。制定《津南区关于全面加强学校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推进各中小学将产教融合向基础教育领域延伸,聘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进入校园,开展对劳动教师专项培训。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职教大会决策部署,会同各有关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年10月18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天津市教育委员会,022-8321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