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松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促进的提案,经会同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研究答复如下:
一、市教委主要开展工作
(一)构建长效机制
2022年2月15日,市教委印发《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家长会工作的若干举措》,制定“十必讲”、“十不讲”正负面清单,向家长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教育方针政策,指导家长形成正确育儿观念,营造家庭良好氛围。2022年7月6日,印发《关于防范不良文化影响 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若干举措》,积极应对不良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侵蚀影响,引导青少年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善恶观。
(二)完善家庭教育资源
一是编写案例集。编写创作学生涉家庭心理危机案例素材集,提供给各区、各学校作为召开家长会,开设家长学校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以案讲理,引导家长深刻认识到“孩子健康是最大的幸福”的育人理念,领会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切实把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二是编写家长会讲义。编写中小学家长会宣讲提纲,指导各学校参照宣讲提纲讲好家长会,教会全体教师掌握有关家长会的主题内容与方式方法。三是编写家庭教育读本。编写了一套5册学校家庭教育读本教师用书,覆盖幼儿园至高中学段,涵盖校园安全、心理健康、亲子生活、防范校园欺凌等各方面内容。作为全市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家长学校教学用书,帮助教师更好地发挥家长学校的常态化育人作用。四是录制阳光示范课。为提高学生适应新学期校园环境的能力,录制了开学季系列课程,其中包括针对大学生的“阳光校园示范课”和针对中小学生的“阳光成长示范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中小学生及家长的“亲子成长示范课”和大学生“爱家成长示范课”的家庭教育课程。
(三)强化指导落实
在关键节点做好工作指导。在每学期开学初下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工作提醒》,指导学校深入细致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四)组织专题活动
开展5.25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历时3个月,以积极心理学为理念,同时鼓励各区各学校组织开展特色活动,提升全市一体化活动品牌。重点组织开展了5项专题活动,包括讲心声诵情怀大赛、心理绘画大赛、植物微景观创作大赛、校园心理剧大赛、绘本剧大赛,注重体验性和生活性,培养学生乐观阳光心态,共收到来自全市大中小学的作品681件。
举办首届学校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月活动。自5月15日至6月15日,以“家校协同,让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促进法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为主题,突出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主线、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组织市、区、校不同层面共计11项活动,努力营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浓厚氛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市公安局主要开展工作
一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局的领导下,市公安总队始终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立足职责使命,强化责任担当,持续深入落实各项工作举措,扎实做好校园周边清理清查,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周边治安秩序。具体有关工作情况如下:
(一)严打黄赌等违法犯罪不放松
按照“天津市加强校园安全工作16条措施”的有关要求,坚决查禁校园周边的“黄赌娼”等社会丑恶现象,切实做好校园周边良好治安秩序维护。广辟线索渠道,始终保持对校园周边制售淫秽色情、凶杀暴力等非法出版物音像书刊摊点的严打高压态势,确保师生身心健康。同时,积极会同市场监管、文化教育等部门,以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的歌舞娱乐、游艺娱乐等营业场所为重点,加大清理清查力度,确保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持续良好。一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切实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治安管理总队联合市“扫黄打非”办公室、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天津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制作了“以案说法”专题片《严打非法少儿出版物—9.06摧毁非法图书产业链纪实》。二是加大重要案件线索查处力度,深挖彻查幕后组织者,将“扫黄打非”工作与基层警务有效融合,切实筑牢基层“扫黄打非”阵地防线,以护航“二十大”为重要时间节点,会同相关部门对临近首都区域及出版物印刷企业集中的区域加大巡查力度,切实履行“政治护城河”的职责,筑牢我市意识形态领域阵地防线。
(二)深化校园保安监管不放松
各级治安部门始终将加强校园保安服务活动纳入到重要监督检查范围,督促做好保安员做好校园安保职责,确保校园安保工作不留盲区、不存死角。不断压实校园保安派驻企业主体责任,督促指导保安派驻企业强化校园保安服务监管,加强保安员背景审查,严防不放心的人上岗。同时配齐配足各类防范处置装备,常态化开展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培训演练,提升保安员应急处突能力水平,深入推进校园保安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建设,确保一旦遇有突发事件,校园安保力量拉得出、冲得上、处置得当。
(三)全力整治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等治安隐患不放松
一是加强部门联动,配合烟草专卖、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的售烟商户、电子烟商户进行全面摸排、清查、检查。二是将电子烟危害宣传教育活动作为深化“护校安园”专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全市各级公安部门先后深入3300余所中小学开展电子烟危害宣传活动6000余场,并通过新闻媒体、公众号、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对专项治理行动进展情况宣传报道。
(四)严格落实未成年人入住宾馆、酒店住宿“五必须”规定不放松
一是持续督促旅馆、宾馆、酒店等住宿经营者严格执行“五必须”规定,有效防范遏制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活动。组织各级公安机关治安部门,为酒店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开展专题培训教育,将“五必须”规定作为从业人员岗前必训内容,提升从业人员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五必须”要求的熟知度。今年以来,累计为新开办的51家旅馆200余名前台工作人员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70余场次;二是倒查涉案旅馆经营单位和相关人员主体责任,将实时在住的未成年人及其同住人信息与涉黄赌毒、高频入住等重点人员库信息进行比对碰撞,提升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事前预防能力。
三、市司法局主要开展工作
司法局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普法工作。一是印发2022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意见和2022年“谁执法谁普法”重点宣传项目,提出将法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落实中小学法治课课时要求,加强法治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等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与青少年认知能力相适应的法治宣传教育,并将家庭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其中,明确相关责任部门,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强未成年人家庭监护失当的以案释法工作,整理搜集典型案例,充分利用“12348”天津法网、北方网“津门普法”专栏等宣传渠道宣传推送。发挥律师资源优势,利用母亲节、六一国际儿童节等重要宣传节点,联合相关部门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未成年人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家长和教育机构的法治水平提升。三是积极履行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与市教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共同推进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工作,为学校普法工作提供保障。
下一步将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推动普法责任制落实,推进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普及。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推动各区基本实现每个区建成至少一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法治实践提供平台。
四、市民政局主要开展工作
一是以规范居(村)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建设促进社区文化教育活动开展。联合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印发《天津市居(村)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工作指导规范》,提出居(村)民委员会设立文体教育等下属委员会。文体教育委员会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协助组织开展科普、文化、教育、体育和移风易俗活动等工作,协助做好适龄儿童入学和青少年暑期参加公益活动等工作。
二是以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顶层设计增强惠民公共服务供给。出台《天津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在未成年人关爱教育方面,提出社区未成年人关爱行动,开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普遍建立青年之家、家长学校和校外实践教育场所,根据居民需要开展学龄少年儿童课后托管和寒暑假集中看护服务,拓展社区托育服务等目标任务。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培育志愿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市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平台资源优势,孵化培育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通过咨询服务、策划指导、场地使用、能力提升、问需实训等方式,提升入孵组织能力。全面推进全市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化发展,培育、支持、宣传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展现志愿者风采,弘扬时代精神。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我们将积极借鉴采纳您所提出的建议,继续深入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2022年10月18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天津市教育委员会,022-8321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