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办理结果公开 > 正文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0224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2-10-19 15:46


民盟天津市委会: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增强教育发展活力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着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养、发展、退出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一)高位推动,统筹联动明确责任
  天津市委主要领导专门主持召开全市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座谈会、全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为“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强化制度建设。以市委办公厅印发《天津市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会同市委组织部印发《天津市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试行)》,会同人社局印发《天津市进一步完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退出机制的实施方案》。二是完善顶层设计。围绕“一主三辅一平台两机制”总体设计,探索以思政课教师阶梯培养体系为主要途径;构建科研辅助体系、实践锻炼辅助体系和教学资源辅助体系;建设“天津思政云”大数据检验评估平台;建立思政课教师成长发展机制和动态退出机制,全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三是明确工作职责。成立专家指导组,加强对于各类项目的专业指导,召开“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建设部署会、推动会,分析形势、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二)搭建平台,全程阶梯进阶培养
  积极构建实施“一主三辅”工程,以思政课教师阶梯培养体系为主要途径,构建理论研究、实践锻炼和教学资源三个辅助体系。一是加强培养主体系建设。完善以教师教龄为基本脉络,以岗前培训、全实景进阶、磨课练兵、研修学访、教学比武为主要内容的“全流程阶梯式”培养机制,打造思政课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二是强化理论研究体系建设。构建校级、区级、市级三级思政课教师科研保障体系,遴选支持若干思政课重大攻关项目,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水平标志性成果。三是深化实践锻炼体系建设。明确思政课教师晋升职称须有至少3个月的农村社区、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锻炼经历,引导教师将思政主课堂与社会大舞台结合起来。四是推进教学资源体系建设。设立12个思政课教学改革重点实验室,1个思政课红色资源教学中心、1个思政课虚拟仿真技术中心,每年发布不低于200个优质教学案例,打造思政课教学资源“生产基地”。
  (三)创新路径,打造政治人才高地
  把思政课教师作为政治人才和领导干部摇篮,在全国率先实施天津市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人才培养工程。一是遴选培训。面向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培养选拔,通过精心选拔、层层考察,遴选审查,遴选政治素质过硬、理想信念坚定、理论素养扎实的优秀思政课教师,安排到重要岗位上进行实践锻炼。二是提拔锻炼。按照“选任使用一批、服务基层一批、实践培养一批”的原则,选派至市区两级组织部、宣传部等重要岗位;直插基层街(镇)进行基层治理实践锻炼;中小学校担任校领导班子成员;远赴新疆等天津市对口支援地区锻炼,让更多政治坚定的思政课教师成长为可堪重任的政治人才。三是跟踪培养。在两年的“政治人才工程”培养中,每半年开展阶段考察总结,对于始终立志于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引导其将实践锻炼经验转化为生动的课程教材、案例,把思政课讲到祖国大地上,讲到火热的生产一线中。
  (四)稳妥审慎,率先探索退出机制
  天津市是全国唯一一个建立并实施了退出机制的省市,在全国具有探索性、领先性。一是建立评价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思政课教师全员听评课制度,通过统一标准、全员录课、线上评课,实施评课结果逐校逐人排名,将其作为思政课教师评价、退出的重要指标,对连续排名靠后的实行转岗退出。二是明确退出原则。对出现政治违规和师德失范的坚决清退;对教学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的谈话警示;对教学效果不佳的及时分流,年度评价排名后10%的待岗培训,连续两年后10%的转岗退出,形成警示效应,有力激发了思政课教师队伍活力。三是注重人文关怀。将退出机制划分为谈话警示、待岗培训、转岗、解聘、辞聘等五种方式逐级递进,对被谈话警示、进入待岗培训和转岗3年内的教师,指导其积极参与市校两级磨课大练兵活动,要求学校每年为其提供至少1次培训机会,帮助其提升教学能力。
  二、强化思政课教师培训项目建设
  (一)常态化推进教师培训培养项目建设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南开大学),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天津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媒体中心(财经大学),运用新媒体手段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培训与研究中心(师范大学),围绕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组织丰富多样的课程改革、理论研究活动、师资培训(岗前培训、市委党校高级研修培训、政治人才专题培训等);天津市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教学研究联盟(科技大学),完善“一体化天津建设模式”,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有机衔接;13个天津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中心(分别设在10所学校和3个教育局)的作用,举办相应课程或学段的集体备课、教学研究、学术研究、理论研究、教学比赛及相关培训。
  (二)增强思政课教师培训实效性、针对性
  一是设立天津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修学院项目。分别设在南开、师大、财大、城建、理工、职技师6所高校,主要任务是面向全市思政课教师,开展涵盖思政课必修课教材全部教学内容的全实景进阶培训,就是让参训教师模拟“学生”,组织全市名师按照课程正常授课学时进行逐一章节的串讲,所有学员封闭参训,为老师们提供“拿来就能用”的教学资源。二是设立思政课磨课练兵中心项目。设在农学院,占地面积为718.95平米,计划每周开展磨课练兵,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着力打造一批能够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三是设立天津市学校思政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中心项目。设在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主要任务是通过实操性的特训营形式,邀请知名演讲家围绕思政主题进行互动参与式封闭训练,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语言表达、沟通交流能力,提高思政课的抬头率、点头率、说服力。
  通过加强针对性培养,搭建思政课教师成长“新平台”,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水平。
  三、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
  出台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举措,在全国率先制定中小学“三全育人”建设标准,打造中小学“三全育人”示范区、示范校。
  一是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进校园”活动的通知》有关文件精神,持之以恒推进“双减”工作,印发了《关于规范中小学“进校园”活动的若干举措》。通过建立“进校园”活动的“10项正面清单”和“10项负面清单”,切实减少对中小学校和教师不必要的干扰。
  二是印发《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家长会工作的若干举措》,制定“十必讲”、“十不讲”正负面清单,向家长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教育方针政策,指导家长形成正确育儿观念,营造家庭良好氛围。组织全市中小学开展“有情施教”专项行动,警示提醒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比关注成绩更重要,教育家长树立“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负首责”的理念,强化家庭教育责任。
  四、持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市教育两委高度注重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在开展的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多项评优评先推选工作中,严格落实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如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工作中,推选工作要求明确指出:要严把思想政治关,把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要求,以师德表现、工作实绩与贡献作为衡量标准,精心甄选,严格推选。此外,市教委建立和完善教师师德承诺书和师德档案制度,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发挥师德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作用。
  下一步,市教育两委将总结相关经验,借鉴贵单位的提案,有序推进有关工作,持续性开展前述常态化工作,继续完善和推进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评价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五育并举”工作。特别是以“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为抓手,以共建共享优质资源为突破,做好各类实践基地、项目、中心的建设工作,努力构建“大思政课”建设新格局等等。


2022年10月18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天津市教育委员会,022-8321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