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数字人才建设,助推经济发展的提案”的提案,经会同市人力社保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研究答复如下:
市教委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遴选建设一批立足天津、面向未来、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优势特色凸显的一流专业,以及支持具备条件的市属高校积极建设数字前沿相关的一流线上线下课程资源。
2021年3月,教育部公布2020年国家级、天津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评审结果,我市共有121个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5个专业被认定为天津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1年7月,市教委已完成第二批国家级、市级一流课程的评审及推荐工作。此次,我市共有42门课程推荐参评国家线上课程一流,68门课程参评国家线上线下混合是一流课程,首次立项建设了68门市级一流线上建设课程,以及178门市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2021年6月,市教委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遴选推荐工作。经学校申报、专家评审,最终拟推荐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拔尖创新班基地”等3个基地参加教育部2021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评审。
在科教融合方面,市科技局一是实施人才计划遴选。积极推动各类人才和团队参评国家级人才计划工程,2021年向科技部新推荐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7人,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9人,青年拔尖人才31人,累计126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为持续提升科技人才素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组织人才培养活动。今年以来,启动实施天津市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专项,开展科技人才“常态化”、“精准化”培养。先后举办4期天津科技人才大讲堂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作科技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专题讲座,帮助数字经济等相关领域科技型企业负责人、科技人才开拓视野,提升能力。三是搭建人才对接平台。4月份,会同市教委、市人社局共同举办天津市“助企腾飞 职等你来”科技型企业专场招聘会,采用“互联网+招聘”模式线上线下同步举办。活动现场设立信创产业人才对接专区,共170余家国家高企、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瞪羚企业参加,提供3300多个招聘岗位,其中外籍人才岗位300余个,应聘人员达1500余人,求职登记3000余人次,现场达成意向400多人次。四是服务人才联盟建设。在全市率先研究提出《市科技局关于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的若干措施》,从支持人才引进等8个方面提出针对联盟发展的具体举措。会同市人才办、市人社局等部门开展“一站式”政策宣讲活动,深入互联网新经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和新材料、智能轨道交通等创新创业联盟“打包”介绍人才引领战略、科技成果转化、高企培育认定等科技和人才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助力我市数字经济等相关领域新动能引育工作加快进程。
在产教融合方面,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公布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我市名列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首位。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天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为建设全国产教融合试点标杆城市,我委会同市有关部门与高校、科研院所展开广泛合作并取得实际成效。
在构建多元的科级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方面,市人社局与市人才办共同牵头,会同科技、教育、工信、金融等20余个单位,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引领战略加快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扶持人才创新创业、建设宜居宜业环境、提升人才治理能力等5个方面,提出19条政策措施,着力打造“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制定《关于做好市级重点“项目+团队”核心成员引进落户工作的通知》、《支持天津市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大力引进各类人才,提供人社服务配套政策,支持我市重点领域重点用人单位在津发展壮大。市人社局开展“科创企业评职称”专项服务,为企业的研发团队提供精准职称评价,提升企业创新实力。目前,“科创企业评职称”专项服务已开展三次,累计274名专业技术人才获得职称,其中正高级36人,副高级114人,中级123人。
市教委及兄弟单位将进一步加快数字人才建设,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塑课程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合格人才。感谢您对天津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并希望保持联系。
2021年10月15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天津市教育委员会,022-83215352)